时序更替,岁月流金,假期有限,生活无限。寒假前市子路小学的老师们集思广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了不同层级的作业,有注重基础知识巩固提升的“基础餐”和“提升餐”,有体现知识的拓展应用的“拓展餐”,这样既夯实了基础,又开阔了视野。学生根据个人能力和兴趣爱好自主完成,使数学作业拒绝千篇一律,呈现个性十足,让基础与拓展、课内与课外相得益彰。
模块一:“基础餐”(必做)
计算天天练,新学期秒变计算小达人,计算不过关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每个学生都需要掌握这项能力,学生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可以促使智力、情感、想象力、数感、灵活计算的技巧都已蕴含其中,数学素养也渐渐得到提升。老师在企业微信平台每天发布20道口算题,学生自己再从六上课本中选择2道混合运算题进行笔算练习,这样就抓实了计算这一童子功。
模块二、“提升餐”(三选一)
与书为友“兔”飞猛进
从实际教学中发现会阅读的人成绩更好。数学阅读的好处非常多:1.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和兴趣。2.拓展数学知识视野,知晓更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3.培养自己攻克难题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4.培养自己“数学家”的眼光与慧眼,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5.体会数学的内在美,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走上数学研究之路。
其实在这么多好处中,最大作用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寒假里,可以从下面三种书中选一本读:①《数学百草园》②《李毓数学故事系列》③《奇妙的数学》。阅读完,记录你认为最精彩的内容开学后与大家分享,也可以谈你读整本书后的心得体会(开学第一天阅读分享哦)。
提升餐
要求:探究作业(三选一)
1.探究百分数(温馨提示:百分数的“前世今生”如何?百分数在生活中主要有哪些应用?百分数的“生活大爆炸”。
2.用卡纸动手做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周锥,步骤:①在卡纸上画一个大圆,在画好的大圆上剪掉一个小扇形,把剩余的大扇形围成无底圆锥。②测量圆锥的直径和高(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参考课本)。③剪一个圆,圆的直径和圆锥的直径大小一样,并算出圆的周长。④剪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圆的周长同样长,长方形的宽和圆锥的高同样长。⑤把这个长方形围成圆柱形纸筒,接头处用胶带反正面粘牢固,放在圆形底面上,再用胶带沾边缘粘牢固,这就是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3.自己给自己设计一个作业(可以记记自己的错题,总结自己的“犯错”特点,想想应对的策略;也可以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好题进行摘录,分析,描述解答思路)。
动手绘数学小报让思绪飞翔
有的梳理上册的经典好题,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探索新知的同时,也不忘复习巩固。“做到常学常新入脑,常思常悟入心”。
“静态“变“动态”,体会“面动成体”。教师把静态作业变成动态操作,结合面的旋转知识,本着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的原则,让学生有目的地探索,消化操作体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动手操作,实践探索,亲自参与可见是何等的重要。寒假布置了探究作业:圆柱、圆锥的模型是怎样做成的?老师提供操作要领,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让这些难点得以轻松突破。数学知识在学生心中真正生根发芽。
拓展餐”(选做)
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都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给一个支点,就能撬起一个地球。创意作品让孩子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发展,学习也会产生更多的乐趣和创新。未来,也许就在这些小小的创意之中。
假期是属于学生的,假期作业是开放的、有选择余地的,体现分阶段、分层次、分难度的多维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兼顾学科融合。
精彩纷呈的“自助餐式”作业,让孩子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双手去创造,用心去装扮这个别样的寒假,等到春风向暖,校园相见时,定会看到一个个“兔”飞猛进的子路学子。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