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市十中小学数学组举行了线上“生活化课堂教学“交流研讨活动。授课老师精心准备、巧妙设计,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的线上公开课。
陈慧慧执教的《认识周长》,以学生熟悉的跑步场景导入新课的学习,选取学生生活中的素材比如课本、三角板、树叶等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描一描、围一围、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快乐中增长智慧。
尚宁执教的《植树问题》,以学生参加的植树活动为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讲一讲的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逐步发现规律,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形结合和模型思想,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过程;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刘荣丽讲了《876加几》,这个知识点是在前面学习了20以内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老师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新知,通过使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又通过各种生活情境和游戏,使学生掌握了8、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刘老师从课堂的引入到课堂中的每个环节,无时无刻都在关注着学生,以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习目标。练习生动有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再次将知识延伸到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找一找能用8、7、6解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陈贵革利用学生常见的各种各样的钟表,使同学们明白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钟表,引出我们今天学习的目标—认识钟表整时。通过小宇的一天做练习,使同学们巩固了刚学的整时的认读方法,也使同学们明白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本节课先让同学们认识了钟表各部分组成:有两根针(时针和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以及指针的转动方向。然后学习认识钟表,学会了整时的认读写方法。只要牢记一句话: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是几时就学会了本节课知识点。最后强调同学们还要从今往后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孙晓敏执教的《比的复习课》,先让学生课前做思维导图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然后课堂上整体梳理,而后让学生利用所复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不断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体验的机会,实现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练习让复习由浅入深,始终把知识贯穿一体,融会贯通。巩固的习题贴近学生熟悉而喜欢的数学练习内容,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种亲近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结束后,全体小学数学组老师从“好课三问”纷纷发表了看法。
1.关注学生了吗?
五位老师都能做到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目标简单明了易理解,学生能带着学习目标学习,老师们对学生对的问题及时回应,连麦同学进行重难点讲解,课堂上也能充分的地把时间留给学生。
2.走进生活了吗?
五位老师的课生活气息十足。刘老师的饺子中的数学,家里的花盆,跳绳等;尚老师列举了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公交站牌上的站数,公路两旁的路灯,扣子中的间隔等,陈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如去摸一摸身边物体的一周,用笔画一画图形的一周,用绳子去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周长等。都能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又回归了生活。
3.学生长本事了吗?
通过五位老师的引导,学生在互动面板上的回复,连麦讲解等,我们能深切感受到学生长了本事。
最后,小学教研室主任周瑞霞做出了精彩点评:
听了五位老师的课,感觉到我们数学组教师线上教学做到了“敬业、敬课堂、敬学生”,线上教学各有妙招。
1.备课时能做好课堂前侧,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切合实际和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目标,课堂上应用多种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连麦、互动面板交流互动、学生穿越时空的讲解、课堂练习上传讲评等,虽然是线上课堂,每个学生都有在屏幕上展示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在老师心中,隔屏有爱。课下关注学生的家庭表现,跟踪学生的作业。
2.老师们走进生活教数学,学生们走进生活学数学,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3.不但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长了本事。
疫情拉开了空间上的距离,拉不开学生学习成长的热情,在生活教育思想的引领下,老师们会继续钻研探索,继续努力提升线上教学质量。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