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第二实验小学于8月28日-8月29日开展了新课标学习系列活动,活动由副校长裴丽芳总体部署,数学教研室主任张芳娟进行活动指导,全体数学老师参与活动。
本次活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各教研组长的认真组织下,开展“新课标人人讲”活动。全体数学老师经过假期的读、研、思、悟,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本次“新课标人人讲”活动中,老师们共同研讨新课标、反馈感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进一步领悟了新课标的精髓,提升了老师的专业素养。
第二阶段,各教研组分别推选出一名教师代表进行新课标学习汇报展示,活动由教研室副主任喻汉理主持。汇报展示的五位老师理论联系实际,选取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对学习新课标的感悟与理解。
王晨童老师围绕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以及如何培养核心素养两方面展开,数学的眼光是使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剥离”掉观察时的真实情境,仅聚焦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有关的要素,在大脑里展开的思维活动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李淑珍老师以“浅谈数与运算”为主题,阐述了数与运算的一致性。首先李老师通过对课标中提出的各学段关于数的知识的学习,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数与运算:分别是数概念的一致性、运算意义的一致性、运算算理、算法的一致性。数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整数、小数和分数都是对数量或数量关系的抽象,都可以从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个数的角度来认识;而运算的核心是解决“计数单位是什么”“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计数单位的累加”,体现了整数、小数、分数算法的一致性。
翟蒙蒙老师以《理解核心素养启发课堂教学》为题,着重讲述了学习新课标对自己以后教学的启发,认识到数学教学要关注知识的整体建构,可以从“知识点”到“知识群”,从“一节课”到“一类课”,从“领域整合”到“学科整合”,进而引领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模仿”到“创新”。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解决一个问题联想到解决多个问题,达到“触类旁通”;从解决多个问题联想到解决一类问题,达到“融会贯通”,同时在数学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自我反思意识的培养。
陈国伟老师给大家做了“新课程标准下有关尺规作图的思考和探索”的专题分享。陈国伟介绍了尺规作图的内涵和意义,尺规作图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培养尺规作图的策略等内容,帮助老师们更深层次的理解尺规作图,提高教学能力,并且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做了很好的阐释。今后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操作,明确尺规作图的基本原理,为小学和初中知识做好衔接。
从于征老师的分享中,我们进一步加深、巩固了新课标“新”在哪里?1.新词迭出,像“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面临新挑战”“与时俱进”“核心素养”“终身发展”“减负提质”等,从总体方向上突出新变化。2.新意不断。首先确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强化使学生获得“四基”“四能”,发展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创新方式,聚焦学生全面发展。课标就像一根“指挥棒”,只有深入研学,感悟其中的内涵,才能奏响美妙的乐章。
最后裴校长肯定了老师们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感悟,强调老师们要以新课标为导向,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探索新方法,实现新突破,力求高效课堂,躬身实践,将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实现学科育人目标,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发展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