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园地 > 要闻动态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濮阳市第十中学:行稳致远,落实“双减”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8-24 10:30:53   

2021年7月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布,力度之大,行动之迅猛,改革之彻底,前所未有。面对这份“必答卷”,濮阳市第十中学该如何才能做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定位,领导班子齐上阵  

“双减”政策,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是教育发展理念的回归,是教育发展格局的调整,更是教育生态的重塑。为了持续推进“双减”政策的落实,学校领导班子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校长都娟任组长,副校长李冠亭、副校长李益人、副校长刘敏、中层管理人员任副组长,全体教师为小组成员。领导工作小组成员实现全校教职员工全覆盖。全体教师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提高政治站位,以“钉钉子”的精神,将“双减”工作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二、减负,孩子自由呼吸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负担太重是我国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方面,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另一方面,校外培训过热,培训乱象破坏了教育规律和教育生态,“教育抢跑”“不输在起跑线”等理念,让家长在养娃、“鸡娃”中产生了强烈的焦虑情绪。作为学校如何在减轻学生负担方面落实“双减”?  

(一)教育教学秩序管理精细。  

学校组织教师重新学习教育教学的基本规范,讨论制定了十中课堂教学“五不、五有”的基本要求,“五不”是不加时、不减质、不超标、不重复、不体罚,“五有”是有计划、有方案、有层次、有评价、有提高,切实保证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学生考试评价管理严格。  

学校坚持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不贴标签、不以考试结果分班级、排座位。学校研究制定了“红绿双色多元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了评价的多元性、即时性、阶段性和激励性。  

(三)作业布置合理科学。  

为严格落实作业管理规定,濮阳市第十中学制定了《作业管理办法》和《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讨论制定了作业设计的十项原则、优秀作业的十条标准、作业批改的十个策略等3个作业管理的规范文件;实行作业布置公开、作业资源共享、作业自主选择3项制度;探索生活化作业的多元设计,把学生从单一的书面作业、统一的层次作业中解放出来。定期开展作业设计专题会,确保作业控量、控时、提质。  

学校严格落实上级“双减”通知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它年级学生(以中等水平学生完成作业时间计算)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每天控制在1小时以内(包括学校课后服务时间),初中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得超过1.5小时(包括课后服务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周三为“无作业日”,充分保证学生多元化个性发展。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自由而又独特的生命,让孩子在教育中成长为他自己,让孩子在教育中享受自由呼吸的快乐,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  

三、提质,学生学有所获。  

“双减”工作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持续推进,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坚决落地,让教育回归良好生态,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更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于“双减”,学校坚持“减”是结果,“提”才是实质。要想落实“减”,必须在“提”上下功夫。  

(一)教研走向教育的最深处  

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真正把过重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还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在课堂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随着“双减”的到来,一系列问题成为老师们研究的焦点。  

为此一系列教研工作随之展开,老师们在一起研讨学习“双减”政策,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研究如何提升课堂质量,如何进行作业设计,如何做好课后服务,如何让孩子全方面、多方位发展?  

在一次又一次的教研中,老师们的方向不断明晰,能力不断提升,工作成效显著提升。  

(二)课堂成为智慧的融合点  

怎样守好课堂这块主阵地,是“双减”工作的重点。  

在学科教学中践行生活教育思想,秉承“不把教科书当成全世界,而要把全世界当成教科书”的教学主张,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目标——读懂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在课堂中提出了“好课三问”:一、关注学生了吗?二、走进生活了吗?三、学生长本事了吗?“好课三问”为老师们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目标导向和基本遵循。  

老师们在课堂中注重链接生活,关注生活,回归生活,让课堂生活一样有滋有味,精彩纷呈。在这样的打磨和探索中,一堂堂好课不断生长。该校王娜、王宝剑、管珊、马会珍等教师荣获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这些都是老师们专业成长的见证。  

(三)课后服务助推学生成长  

“双减”政策对中小学课后服务提出了细致而明确的要求,要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  

“双减”实施后,学校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  

课后服务不仅仅是让学生们在学校完成所有作业,该校开发了“红绿双色课程”,让课后服务精彩起来,让学生和老师都能受益。其中绿色社团课程就是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学校教师积极探索社团形式,做到了“一师一课程、一生一社团、一人一特长”,目前,该校共有116个多元化社团课程,其中16个A类社团,100个B类社团。  

社团老师们根据本年级学生特点以及每位教师的兴趣点和特长开设社团课程。“心灵手巧”折纸社团、“绳彩飞扬”跳绳社团、“乒乒乓乓”乒乓球社团、“快乐星球”排球社团、“童声飞扬”合唱社团……让兴趣选课走班,让喜欢成就梦想;让课堂融入生活,让生活浸润课堂。奇思妙想、创意制作、艺术浸润、静心悦读、科技探究、自信表达、棋艺球技、强健体魄……生活丰富多彩,师生教学相长。  

孩子们上课的身影遍布学校操场、毛毛虫工作坊、毛毛虫悦读馆、音乐美术书法功能室、舞蹈室、微机室、乒乓球室、少先队活动室……优美的环境、专业的设备,让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氛围中。  

落实“双减”,除了做足“减”的工作,更需要写好“增”的文章。濮阳市第十中学一直在“双减”的道路上积极探索,行稳致远,让“双减”真正“着陆”,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冯牧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