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濮阳市油田第五中学九年级开展“寻访班家小镇,品读龙都文韵”研学活动。该校副校长李勇、李海燕,年级主任崔志坚参与开营仪式。德育处主任张涛主持本次活动。李勇向同学们宣讲进行实践性养成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对待本次活动,崔志坚勉励毕业班要发扬不怕吃苦不怕累的精神,借此机会磨炼意志,增长本事。最后李海燕宣布“寻访班家小镇,品读龙都文韵”研学旅行开营。十二个班级在教官和班主任的组织下迅速有序上车,向班家耕读小镇驶去。
濮水河畔的班店古城,自孔子在卫讲学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随着讲解员的讲解,各班学生有序地参观了西河书院。这是濮阳市首家按传统格局建设的国学书院。学生了解了孔子居卫十年经历和儒家思想在此地的形成与确立过程,以及子夏西河设教为儒家思想发展作出的贡献。学生们感受到了家乡文化底蕴的深厚。
农耕文化馆展示区分农耕的发展、古代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乡风习俗四大部分。通过参观,学生了解了知识分子半耕半读的生活方式,是一种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的“耕读文化”。学生们认识耧、犁耙、纺车、水车、石碾等传统耕作工具,了解用途用法,每个孩子都有所获,有所得。在家文化馆,学生们明白了圣人教先从家始,家正则天下化,修己以安百姓。大家了解了家风、家训、孝道、道德、勤俭持家、五伦关系、五福人生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步认识了家风民风社会风气的关系,即家风相连形成民风,民风相融促成社会风气。
先正衣冠。古人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让学生注重自己的仪容整洁,是首先要上的第一课。再拜师长。拜师时男同学左手在前,女同学右手在前,双手交叠于手指第二个关节位置,大拇指自然放置。双臂伸直,双手置于眼睛正前方,随着拜师口令的下达,学生们呈标准的作揖姿势,一拜自强不息,二拜厚德载物,三拜孝亲尊师。学生奉上寓意为业精于勤的芹菜,寓意苦心教育莲子,寓意红运高照的红豆,寓意早早高中红枣,寓意功德圆满的桂圆,表达弟子心意的干瘦肉条。最后击鼓明志。通过击鼓声警示,引起学生对读书的重视。教师代表上台,敲响舞台上鲜红的大鼓,在悠扬响亮的大鼓声中,齐明志向。
拜师礼完成后,才代表着学生已经正式拜在先生门下,开始踏上“路漫漫其修远”的求学之路。古人入学礼节看似繁复,实则代表着一种历史厚重感和仪式感。学生通过体验拜师礼感悟到尊敬师长和学习做人的道理,是为开学第一课。
相信经过这次研学,该校九年级的学子们必将越来越好,全力冲刺中考。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