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展示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落实“七育”融合的办学思想,坚持“七字”理念、“七全”评价,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12月8日,濮阳市第七中学举行了“七彩”课堂小学语文展示活动。
第一节作课的是陈杉老师,她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的《司马光》。陈老师基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学情,利用多种形式进行练读,在读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运用理解古诗的方法理解文言文。陈杉老师亲切的教态、富有童趣的动作,将学生带入到故事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热烈。
第二节是张晓玲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课文《雾在哪里》。张老师每一环节都很扎实:在导课环节就抓住题目中的生字“雾”进行“雨”字头分类识记,在集中识字环节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加强巩固,落实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识字重点;朗读指导到位,让学生体验文中的角色,再做做动作,学生的朗读绘声绘色;句式训练有层次,根据课文内容仿说,再拓展学校、广场等进行仿写练习。整节课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第三节课是贾艳坤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上册的单元习作《推荐一本书》,学生们带着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兴致勃勃地来到会议室,在贾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了如何将自己喜欢的图书推荐给同学,学生们热烈交流着,书香在空气中氤氲飘动。
第四节是一年级的识字课《日月明》,执教老师是富有激情的郭鹤老师。郭老师抓住会意字的特点,带领学生遨游在汉字王国,生动的识记方法、有趣的识字游戏,寓教于乐,活泼而又高效。
最后一节上课的是经验丰富的王利君老师,她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的《王戎不取道旁李》。王老师立足学生本位,面向全体学生,问题设计富有层次,激发了学生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课堂,是老师教的过程,更是学生学得过程,学生的精彩才是课堂的精彩,孩子们专注的眼神、一笔一划的书写、有板有眼的发言是课堂上最美的风景。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经过上午五节课紧张激烈的角逐,下午我们汇聚三楼评课室就上午的五节课进行了教研,本次教研分为自评、年级评和学校评三个环节。
郭鹤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识字课,评委老师指出要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识字的过程要图文结合、增加识字的趣味性,建议低年级生字的书写根据课标要求重在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写正确。
虽然张晓玲教师走上讲台的时间不长,但在教学形态、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效果上很有特色,可圈可点。在教学展示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张老师的进步和年级组团结一心的磨课过程。
陈杉老师和王利君老师讲的都是文言文,根据这两篇文言文的课后习题,我们发现了不同点。《司马光》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而四年级的《王戎不取道旁李》就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结合注释,讲讲这个故事,比三年级的要求更进一步。王老师根据学生的学情顺学而教,方法新颖,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
贾艳坤老师执教的《推荐一本好书》,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从中找到关键词,明白这次习作的目的和要求,然后出示两篇例文,让学生从中讨论出介绍清楚重点内容的方法,小组内交流总结。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语文老师不愿讲这样的公开课,但贾老师今天的作文课却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最后,张俊美校长指出老师要结合课程标准和语文要素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不要拔高,课堂环节要简化,过程要清晰明了,每一个环节都要稳扎稳打,同时也希望教师们要珍惜机遇,不断提升,学彼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创造出自己的教学特色。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每一位老师都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提高。教学是一门不断探索的艺术,教师们会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会走得更好,更稳!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