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中原名师都娟初中生物工作室、河南省首届名班主任工作室教师专业化成长共同体——毛毛虫工作坊,自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在线下举行了“寻找一堂好课”为主题的研讨活动。虫儿们在濮阳市第十中学毛毛虫工作坊相聚,虫儿相见,甚是亲切!今天虽是立冬,但工作坊里却暖流不止,掌声不断。
毛毛虫工作坊坊主、市十中校长都娟,王彩琴、刘林华、李凤婷、张淑荣、陈志萍、刘艳芳、申志敏、武韶敏、李银娟、王栋利、王娜、王宝剑等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最美教师、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河南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等优秀虫儿代表一展风采,濮阳市各学校百余名虫儿参与了此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视听盛宴。
活动在虫儿陈志萍、乔彦敏、武韶敏、李桂青、宋雪洁、刘丽锋深情朗诵的原创诗歌《舞动梦想的翅膀》中拉开了序幕。主持人李璐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本次活动共分为两个篇章,第一篇章“追寻毛毛虫的足迹”,第二篇章“寻找一堂好课”。
第一篇章“追寻毛毛虫的足迹”,是通过访谈的形式进行的。主持人杨济谦通对都娟坊主和毛毛虫的核心成员代表采访,带领所有参加活动的虫儿们一起追寻了毛毛虫工作坊的成长历程,了解了毛毛虫工作坊的成立缘起、原创歌曲《毛毛虫的梦想》、logo设计、内在精神、取得成绩、辐射引领等内容。市十中的刘社娜老师用优美动听的歌声现场演绎《毛毛虫的梦想》,让大家对毛毛虫执着、敬业、创新、奉献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都娟坊主作为毛毛虫的掌舵人,用梦想、成长、坚守、团队四个关键词形容毛毛虫一路走来的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毛毛虫工作坊从2015年11月26日成立至今,走过了1808个日夜,从十几人到几百人,从濮阳市内到河南省,从新疆到青海,团队越来越壮大,步伐越来越铿锵。
从陈志萍老师已经发布的985条每天感悟一句话,到毛毛虫工作坊微信公众号每天一篇原创文章,从“毛毛虫说”教育大讲堂到智享教育生活,从《濮阳日报》《濮阳广播电视报》“毛毛虫说”专栏,到毛虫儿小语,这些活动都是毛毛虫团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成长源于坚守,坚守源于梦想。
从毛毛虫工作坊最初的核心成员到现在的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刘林华、李凤婷、张淑荣,分别回忆了自己一路成长的经历,获得河南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河南省初中生物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的刘艳芳、申志敏也作为代表分享了参与比赛的难忘细节。他们都向都娟坊主和毛毛虫工作坊给予自己的支持和帮助表达了深深谢意,也就专业化发展给所有的虫儿分享了经验感受。
活动的第二篇章以“一堂好课”为支点,先后有王宝剑、刘艳芳、王栋利、李银娟、王娜、刘林华、王彩琴七位虫儿从自身成长经历,不同的学段与科目诠释了自己心中的“一堂好课”标准。他们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在生活化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经历知识构建的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如王彩琴老师提到的有文化意识才是一堂好课,要注意打通学生与教材、教师与教材的联系,更要注意联通教材与生活、教材与社会的联系,还要注意沟通教材与情感、教材与心灵的联系。
虫儿们深入浅出的分享,将思维的碰撞推向了高潮,整场活动始终洋溢着浓厚的教学氛围。讲台上展示教师口吐莲花,课程精彩,智慧绽放。台下教师更是收获满满、幸福暖暖。
最后都娟坊主就一堂好课做出以下三点总结:1、教师应从关注“教”到关注“学”,学生的精彩才是课堂教学真正的精彩;2、教育应关注立德树人;3、课堂是影响学生的地方,是引领学生的地方,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站好三尺讲台,就要排除一切杂念把心放在课堂上。
相聚总是短暂,时光悄然而逝,短短三个小时的活动,“不过瘾、没听够、不想走”是虫儿们共同的心声,座无虚席是对活动的认可,掌声阵阵是对同仁的欣赏,认真聆听是对知识的渴望,专注记录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虫儿侯艳丽说:“毛毛虫工作坊真美呀!这是我们的家啊!让人心生向往,心潮澎湃。”虫儿聂素花说:“从入群始,我一直享受着毛毛虫工作坊的虫儿们的精彩分享,但从不点赞,我怕一行行的赞会把精彩的分享置顶,让我们爬楼梯爬的好艰难。今天的这个活动真的很受用。忍不住,毛毛虫的虫儿们为你们点赞!”
濮阳市第七中学原校长杜国强发来信息:“祝贺本次盛会取得圆满成功!不屑于俗,不困于烦,找寻生活中的乐趣,做最真实的自己,在磨砺中成长,在磨砺中进步,不留下遗憾,不辜负生活,向着美好出发,世界精彩依然!”
因为其他工作原因没有赶到现场的虫儿赵娜:“谁拍了今天毛毛虫活动的全程录像,没有去听成,太遗憾了。”
研讨活动是一次心灵修行,是众人携手共同的进步。这里有目光长远的引路人,这里有善思乐学的好伙伴,相信毛毛虫工作室的虫儿们一定能够探百花之园,博众家之蜜,以文琢玉,以行知义。期待虫儿们不断求索,不懈追求,在教学中遇见更美的自己!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