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校园戏曲大赛颁奖暨“戏曲进校园”成果展演现场
梨园奋进新时代,戏韵芬芳润校园。1月15日晚,“戏韵芬芳育桃李”濮阳市校园戏曲大赛颁奖暨“戏曲进校园”成果展演在市工人文化宫精彩上演。一个个小戏迷的精彩表演,不但表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展示了我市“戏曲进校园”工作的丰硕成果,彰显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戏曲联唱《盛世新蕾》
硕果累累收获荣光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2016年以来,我市持续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取得了累累硕果。我市的经验做法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2017)》,有关负责同志并在全省“戏曲进校园”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市委书记何雄欣然题词:“文化传承,后继有人。文化自信,从小抓起。”
校园戏曲大赛作为“戏曲进校园”工作的重头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市城乡中小学踊跃报名,参赛学校60余所、节目150余个。此次展演开始前,首先进行了校园戏曲大赛颁奖。经过预赛和复赛,有45个节目分获一、二、三等奖及特等奖,15所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戏歌《说唱脸谱》
展演节目丰富多彩
唱念做打,彰显传统文化;手眼身法,尽展艺术风采。舞台上,各学校精心选送的节目逐一上演;舞台下,观众被顶盔掼甲的扮相、婉转悠扬的唱腔所吸引,沉醉在一场别开生面的少儿戏曲盛宴中。
展演节目包括京剧、豫剧等多个戏曲种类和戏曲联唱、戏歌、表演唱、情景表演等不同形式。节目中不仅有经久不衰的经典选段,还有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现代戏。老戏新唱,让在场观众掌声不断、叫好不停。
“孩子的表演完全出乎我的想象,一招一式都非常到位,让我看到了戏曲的希望。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戏曲的种子。我希望这颗种子能够发芽、成长、壮大、灿烂。”担任评委的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克慧评价说。
此次展演的举办,不仅是继续推动“戏曲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的有力举措,更是对各学校工作成果的一次检阅。据悉,下一步,我市将在机制化、常态化上下功夫,认真抓好“戏曲进校园”、戏曲知识进课堂、校园戏曲社团建设等工作,推动我市“戏曲进校园”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七品芝麻官》选段
传统文化魅力十足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着活态的民族文化基因,展现着独特的中华审美风范,承载着民族的价值认同和情感依赖,体现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我市目前有稀有剧种19个、国家级项目7个、省级项目18个,是名副其实的“中原戏曲之乡”。我市开展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就根植于这片戏曲沃土,学校戏曲社团如雨后花蕾,飘溢出独特的梨园芬芳。
“全校学生通过‘戏曲进校园’这个载体,感受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了民族文化自信。”市实验小学校长魏存智兴奋地说。全市各学校充分认识到了“戏曲进校园”对于提高美育水平,繁荣校园文化,促进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在听戏、唱戏、说戏中,品读仁义礼智信,知晓温良恭谦让,分辨忠孝廉耻勇,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潜移默化地烙印在心上。
此次展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除现场观看外,展演活动还通过市委门户网站——濮阳网进行直播,并设置“人气戏曲节目”评选,网友可以随时随地收看并为喜爱的节目进行投票。据统计,当晚通过手机观看现场直播的人数超过了6万人次,点赞人数近2万人次。 (据濮阳网)
豫剧《花打朝》选段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