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初中班主任多年,我深知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与需求,而我们的教育方式也应因材施教。在我的班级里,有个叫小李的学生,他活泼好动,上课总是注意力不集中,还经常和周围的同学讲话,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各科老师都向我反映过这个问题。
一开始,我尝试了很多常规的方法,找他谈话,让他写检讨,效果都不尽如人意。他似乎对这些批评和惩罚已经麻木,依旧我行我素。
有一天,我在课堂上宣布要重新调整座位,学生们都充满期待。当念到小李的名字时,我说:“小李,你以后就坐在讲台旁边的这个特殊座位上。这可不是惩罚,而是老师对你的信任。这个位置能让你更集中精力听课,同时也方便你帮老师拿一下教具,你愿意吗?”小李显然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他犹豫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次我上课,都会有意识地让小李帮我拿一些东西,或者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且及时表扬他的进步和认真。其他老师也积极地配合我,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和鼓励。渐渐地,小李开始发生了变化。他在课堂上说话的次数越来越少,注意力也越来越集中,开始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已经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于是在一次班会课上,我对学生们说:“小李这段时间进步非常大,已经能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了,因此老师决定让他回到原来的座位,相信他会继续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小李回到原来的座位后,不仅自己表现良好,还会提醒周围的同学要认真听讲。
通过这次换座位的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批评与惩罚,更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学生的需求,用智慧去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有时候,一个小小的举动,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㉔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