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全校教职工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让全会精神入脑入心。濮阳医专面向全体教职工开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题征文活动。现对优秀征文进行刊发。今天推出第一期——《探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
探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白瑞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时代蓝图,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思政课教师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在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的基础上,明确这次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怎么进”“融什么”“如何融”的问题,解决好融入的路径与方法,持续增强大学生对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入脑入心效果。
精心组织思政课教师学深悟透这次全会精神
为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濮阳医专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动作为、精心组织,通过理论研讨会、集体备课会、聆听中央宣讲团、教育部“周末大讲堂”、省委宣讲团的宣讲报告、集体备课等形式,从整体上全面系统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核心要义,重点在“三个学深悟透”上下功夫——
一是学深悟透这次全会的重大时代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学深悟透这次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和作出的系统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规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和实践要求,重点部署了未来5年改革任务,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目标导向,发出了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最强音。
三是学深悟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必须贯彻的重大原则。《决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这“六个坚持”,体现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所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
认真研究将这次全会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
推动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就要抓住这次全会精神的核心实质,并根据思政课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展开研究,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紧密结合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在改革使命、方向、目标、策略、动力、方法等方面作出系统阐述,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指导新实践、引领新变革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理想信念是青年成长奋斗的精神支柱,思政课教师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深入探索将这次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方法与路径
要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广泛采用互动式、启发式、体验式、演讲式、教学方法,不仅自己要把理论讲透,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还应找到青年大学生思想上的兴趣点与困惑点,鼓励他们上讲台来讲,以讲促学、以讲促思、以讲促行,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表达能力。
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思政课教师要致力于把理论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不仅要看“抬头率”“到课率”,更应重视“入脑”“入心”“入行”。要把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解读阐释与学术研究和理论宣讲有机结合起来,思政课教师要聚焦现实问题做深度研究,策划设计有特色、有内涵的理论宣讲项目,主动走出去,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到校内外、课内外教学和宣讲活动中。
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坚持问题导向,瞄准需求精准供给。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所教”与“所需”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真切回应学生的思想困惑、现实需求,不仅要关注“供给侧”教师队伍的能力建设和教学内容的具体呈现,还要密切关注“需求侧”学生发展的实际诉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充分释放思政课的磅礴力量。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论与实践互为补充、线上与线下形成合力”为思路,显性教学与潜移默化有机贯通,从而推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启发式”的智慧教学模式转变,打造“思政课+”育人新格局。
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等,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辨凝练抽象,知行合一带来的认知更为立体深刻。例如,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蕴藏丰富的思政资源,能够提供厚重的精神滋养。思政课要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找寻问题的答案。思政课要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事业,我们要汇聚全域融通的“大思政课”合力,使多维课堂相得益彰,更好释放思政育人效能,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㉔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