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濮阳医专”)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人才强校”战略为核心,强化政治引领,狠抓师德师风,创新体制改革,持续优化师资队伍质量和结构,多渠道多形式引进人才,形成引才聚才、育才用才的工作新局面,构筑人才引育高地。
人才引进和教师配备工作成效显著。今年3月份以来,濮阳医专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形式加大招聘工作力度,共招聘及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39人,其中32人具有硕士学历学位、7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该校通过引育结合等方式,柔性引进博士4人、培育在读博士2人,共计6人。该校还通过协调组织校本部和附属医院符合高校教师资格条件的教职工和医护人员参加考试或认定,百余名教职工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该校还向社会公开选聘32名兼职教师到校为学生授课。按照教育部统计数据,濮阳医专今年年内新增教师100余人,总数达到570人。
教师队伍结构比例进一步优化。今年10月,自接到省人社厅职称晋升安排以来,濮阳医专立即召开职称评审动员会并下发《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度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推荐评审工作安排》,通过发布通知、自主申报、部门推荐、资格及业绩条件审查、量化积分排名、公示等环节,委托商丘医专代为评审中高级职称81人。通过评审,该校共晋升(转评)正副教授(高级实验师)26人,晋升(转评)讲师(实验师)53人,共计79人,整体通过率97.5%。通过本年度的职称评审工作,濮阳医专极大地优化了该校学术组织架构、师资结构,为该校建设“双高”院校进一步奠定人才基础。同时,对于引进的卫生系列高职称人才,濮阳医专及时出台薪酬待遇差额补齐、限期转评政策,既吸引留住人才又激励其努力按照教育教学标准提高业务能力。
建立完善制度,人才师资工作进入快车道。濮阳医专修订出台以《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统领的《关于鼓励教职工提升学历暂行办法》《高层次人才引育管理办法》《外聘教师管理办法》《柔性引进人才办法》系列制度规定,实施“杏林计划”,有序补齐师资缺口,为人才队伍建设打下良好基础。濮阳医专实施“梧桐计划”,围绕学科建设需要,柔性或全职引进一批学术造诣深、具有国内省内领先水平的领军人才。该校还实施“青苗计划”,准备用3-5年时间实现现有教职工业务能力、学历、职称等方面的跨越提升。该校人才引育、教师配备工作进入快车道。
多措并举,“思政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优化达标。濮阳医专通过校领导带头为学生上思政课、内部挖潜等形式整合校内资源,补充29名校内具有思政教师资格的教师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师,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兼职教师队伍达到51人,符合国家要求的思政课教师1:350的师生比要求。截至今年11月,该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均完成每学期4个课时思政课授课任务,其他班子成员均完成每学期2个课时思政课授课任务。
濮阳医专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该校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逐条研究“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资格条件,全力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该校动员一线教师44人利用暑假参加国培、省培项目,有效增强了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校各学院主要负责人主动联系医院、企业,为教师利用暑假参与医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便利条件。2024年7月,该校共有134名教师认定通过省教育厅“双师型”认定。目前,濮阳医专“双师型”教师共计304人,占比67.5%,高于省定“双师型”教师占比要求7.5个百分点。
下一步,濮阳医专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干部”“模范部门”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围绕“1223”工程、五大体系建设,紧盯“申本”和转型高质量发展需要,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大力推进“人才强校”工程,打造近悦远来、干事创业的一流人才环境,为“十四五”圆满收官增光添彩!㉔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