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构建校园文化体系,12月5日,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濮阳医专”)在易明楼小报告厅召开弘扬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主题研讨会。该校校长路红显出席,各部门负责人和教师代表100余人参加。
研讨会上,该校11位各相关部门、院部负责人发言,他们结合工作实际和亲身经历就如何引导学生践行校训、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进行深入研讨。
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任广秋通过具体实践案例,向大家展示了该院如何将校训精神作为行动指南并全方位融入日常教学与管理之中。
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程芳芳聚焦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提出通过学生行为管理、班风建设和宿舍文化营造持续推动学风建设。
基础医学教学部党支部书记王菁从基础医学教学部的视角分享经验,不断丰富其内涵、创新其形式,使其真正成为该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学生成长的坚实基础。
临床医学学院办公室主任刘慧岩从“爱”出发,谈论如何将该校校训精神用于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贯穿于学生学习这个过程,做到知行合一。
药学院党支部书记王利娟结合药学院工作实际,指出要深化对校训校风的理解和教育,以精彩活动编织青春画卷,以社会实践高扬担当之帆,以智慧耕耘收获希望繁花。
康复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董然然从多方面介绍该院弘扬校训校风的举措。该院积极开展主题班会和研讨活动,通过榜样示范与引领、制度和评价体系建设,加强学院师生对该校校训的理解。
中医学院副院长冯钰丹阐述了濮阳医专校训校风对中医教育的重要指导作用,借助于中医文化传统,将校训与经典中医理念融合。该院通过学习研讨、专题培训、主题班会、团课等活动,确保全体师生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护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卢静伟从铭校训、传校风、懂教风、促学风四个方面阐述该院如何践行“一训三风”。
公共教学部党支部书记张慧利指出,该教学部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各教研室共同努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弘扬校训校风精神,做好师德师风建设。
医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杨海新结合学院特色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将濮阳医专校训融入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将校风与思政教育相结合,通过课程内容弘扬医德医风。
教务处教师管理中心主任赵博提到,教师在教学中应体现责任与担当,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升,通过教师培训和教学评比活动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最后,濮阳医专校长路红显在讲话中对本次研讨会的开展和各位老师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今天的研讨会主题明确、内容充实,是一次非常及时而且成效显著的交流活动。大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对濮阳医专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的理解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深入思考和长足探索,从不同层面总结经验、凝聚共识,为推动该校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路红显指出,校园文化是濮阳医专办学特色最显著的特征,是该校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校园文化的规律性。文化一词源自于《周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校园文化的构建中,校训校风学风教风作为规律性指引,是濮阳医专学校精神的体现,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所在,是一种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全体师生都应遵循以完善自身行为。大家要从两个层面和三个维度解读校园文化。“两个层面”指物质与精神、行为与制度的结合。“三个维度”是指,濮阳医专全体师生应认真思考、改变思维模式,并向学校和社会贡献力量。深刻理解和把握校园文化,凝炼出校园文化的核心要素,应用在教学、科研及学生工作等多个方面,容易被学生共同遵循。校园文化应上升到理想信念的高度,以校训为浓缩和凝聚的核心,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方面紧密结合,使其成为学校的精神指引、文化传承的载体,并融入教学实践、学生管理和日常工作中。
二是要以教育三大属性布局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校园教育的重要概念,教育是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教育的三大属性布局校园文化,即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政治属性是指,校园文化必须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属性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重视他们的思想成长和个性发展。战略属性是指,通过人才改革和创新推动学校发展,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内涵式发展相结合,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医学人才。
三是要坚持以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濮阳医专通过开展书画展、静湖讲坛、“强国复兴有我”演讲比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以同心圆的圆心做起,用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精神教育和唤醒学生成长成才成人,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美、懂得生命的意义、懂得美的享受、追求尽善尽美,从而点燃学生激情,把学生变成健康向上、阳光大气、遇事冷静、具有创新精神的、对社会有用的有志青年。我们要教会学生遵循自然法则、了解社会、了解自然,让他们学习待人接物之道、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我们要充分结合医学教育规律,将文化内涵贯穿于课程思政、实践教学,遵循人才培养方向的无限性、教育教学方面的职业性、面对社会应用科学的开放性。㉔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