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想要改变一个人,必先改变他的环境。”环境不仅是一个物理概念,而且是一个心理空间,是由生生、师生、家校沟通互动营造出的心理空间。有温度的心理空间让孩子的心灵软着陆,让心和心靠得更近。
小力同学刚入学时,是一名品德优秀的“阳光开朗大男孩”。会考前夕,小力性情大变,经常低着头,极少参加活动。一次上课随意干扰课堂,老师批评了他,他情绪非常激动,不仅听不进任何道理,而且出现了一些极端行为和言语。我第一时间联系了家长,在和家长的沟通中我了解到:小力从小顽皮,犯了错全家人都指责他,爸爸有时还对他拳脚相加,在小力的潜意识里,有问题家长就会一顿打骂,会考在即,他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家长第一次感受到了孩子的变化。然而,小力晚上回家后,还是挨了一顿打骂。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一天,同事给我打电话说:“小力和老师快打起来了!”我听到了电话那头小力在哭着咆哮。我先安抚了老师,同时把小牛带到办公室,拿来两个盒饭,跟他边吃边聊,他还有泪痕的脸上充满了诧异,一定在想老师这是整哪出啊。原来,小力在课上随意插话,老师制止他,他认为老师针对他,对老师出言不逊,没等老师说下课,他就捞起眼镜,砸在了桌子上,然后一步上前,紧贴着老师,用身高和体重来压制老师,气氛紧张,可谓“箭在弦上”。
小力家长急速赶来,见到我说:“于老师,又给您添麻烦了,今天我压住火,以您说为主。”我感受到家长对我的极大信任和对孩子教育方式的转变,待小力情绪平静之后,我们复盘了这件事:从上课不能随意插话到应虚心接受老师的训导,再到如何正确化解与老师的误解,我也站在小力的立场上,共情于老师对他有一定误解,可以说是由表及里,情理结合,小力爸爸适当穿插对孩子的教育,稍有火气,我一个眼神提醒他,他及时调整。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谈话,小力主动要求跟老师道歉,并作出上课纪律保证。我在与小力交流时,尽量保持耐心和倾听,让他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和公正。与他真诚地交流,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例如有几次我去开会,让小力看班里纪律,他认真完成了任务,帮助他更好地融入班级生活,也提高了自信心。
面对初中阶段的学生,班主任要细心观察、深入思考,然后有效沟通,像保护幼苗一样培养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学生会自觉接受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在循循善诱中,学生能达到改正错误、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良好效果,班主任同时也要联合各方面有效力量,协同发展,自然会为迷茫中的孩子打开一扇扇“窗”,让光透进他们的内心。㉔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