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濮阳教育在线 > 教育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教育随笔】程艳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落地

作者:  文章来源:毛毛虫工作坊   字体:   发布时间:2024-10-08 11:07:32   

核心素养如何落地?需要我们老师不断思考与探索。依据课程标准分析教学、了解学生,进而设计教学是教师设计组织教学的基本要素。  

数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并不是琐碎的、零星的、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和习得,其具有整体性、协同发展的特征,每种核心素养并不是独立存在和发展的,学生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内容的积累,才能形成综合的、复合的甚至有些复杂的核心素养。主题学习很好地推动着核心素养的形成,学习内容要结构化、体系化,可以贯穿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老师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整体性分析、结构性的理解,以促使学生连续性、逻辑性学习。  

兴趣是素养形成的催化剂。大单元教学中的“大单元”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只是偏向学什么或怎么学、还涉及为什么学,即从学科逻辑、活动逻辑走向学习逻辑,学科逻辑易导致学习太难,使学生丧失兴趣;而活动逻辑因缺乏系统性,容易导致学生获得的是“一英里宽一英寸深”的后果;学习逻辑旨在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高阶位的素养目标力导向,依据大观念、大问题、大任务来组织学生学习。  

如何培养运算能力?算理是算法的理论依据,算法是算理的实践策略,只要两者深度融合,才能有效提升运算能力。准确运算优于运算速度,运算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运算技能的形成,学生在实施运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不能自察的错误大多是源于开始学习计算时,因为过于关注速度而忽视了运算程序的依序进行,在对程序没有达到内化时、盲目求快,就会在运算的演练中形成习惯性的错误计算,而且一旦形成,就要花数倍的努力加以改变。运算教学中“按部就班”执行程序非常重要,内化运算程序对于不同的学生时间是不一样的,在开始学运算时,教师要刻意回避速度的评价维度,因为学生内化了运算程序后,在以后的反复运算操作中自然会提升速度,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千万急不得。  

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离不开我们老师对新课标的深研读、深领会,读懂、读透新课标,领会新课改精神,探索指向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将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培育体现在每一节活生生的课之中,在发展学生的过程中成就我们自己。  




责任编辑:冯牧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