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3月15日,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濮阳医专”)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重温‘3·18’讲话精神争做‘四有’好老师”主题研讨会。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进一步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并积极交流学习体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张渤
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为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基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濮阳医专思政课教师要常学常新、常思常悟,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教学工作的根本标准、对照“六要”提升综合素质、坚持“八个相统一”践行教学改革,在坚定理想信念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上勤耕耘、做深功、切实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 白瑞婷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它关系思政课教学质量。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思政课的本质要求、是树立课程自信的基础、是创新教法的根本动力;教师是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关键,精品课堂是思政课守正创新的保证,要努力实现教师、精品课堂和育人效果的有机统一。以宽广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宋若方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站稳三尺讲台、守好思政课课堂的主渠道,研读经典著作、感悟思想伟力,把理论讲透彻、把道理讲清楚,将信仰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中;另一方面要躬身入局新征程、融入社会大课堂,把国家政治盛事、经济社会大事、民生幸福要事等热点话题转化为鲜活的教学素材,积极回应学生关切问题,真正让思政课与时代同行、与现实同频、与学生思想共振。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 柴会敏
一是有理想信念,思政课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自己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影响大学生,让他们成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有道德情操,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热爱我们的工作、自觉强化师德修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三是有扎实学识,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做终身学习理念的笃行者。四是有仁爱之心,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让师生关系更和谐、让教书育人更幸福。
形势与政策教师 李少楠
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永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真心,要永葆家园、传道、仁爱的真情。要守好、站稳思政课讲台,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故事,以情化人,在学生心底筑牢共产主义信仰的堤坝;要讲透中国文化、以文育人,运用好教学经验、掌握好教学规律、与时俱进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实现学生思想行为与新时代伟大实践的同频共振。
中共党史教师 苗淼妙
作为思政课教师,一是要“勤”,勤于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追踪理论前沿,使所学所教立得住、传得开、服得了人。二是要“活”,要善于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用生动活泼的故事承载观点、用感人肺腑的故事传递真情,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三是要“实”,要有仁爱情怀,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对得起三尺讲台,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方式以情促教、以德育人,精心引导和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濮阳医专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牢牢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以思政课和思政教师两个“关键”为抓手持续推动教学改革、建强培优师资队伍,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培根铸魂!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