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濮阳市第六中学(以下简称“市六中”)举办为期一周的青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大赛由该校教研室组织。
这次大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共有5个教研组9个学科46名青年教师参加,以微型课的形式在各教研组内开展。参加初赛的所有教师精研课标、深研教材、认真备课、积极参赛,展示了他们的教学创新新成果。经各教研组严格评审初赛,共初选出12位教师参加决赛。决赛评委由该校副校长王仑,校长助理、教研室主任耿广霞,教务处主任张汉旭和各教研组长组成。
语文教研组参加决赛的是何龙云和薛华慧两位老师。何龙云执教的《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经典短篇小说,她用学生喜爱的探案形式主导课堂,再用口供、笔录等形式完成情节再梳理,最终达到学习掌握教学主题的目的;薛华慧执教的《秋天的怀念》,她充分考虑七年级学生求异质疑学情的特点,通过创设教材插图是否合适的教学质疑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同时将教学质疑任务等教学内容合理分层分配,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景探究中掌握了新知。
数学教研组参加决赛的是张萌和董鑫濮两位老师。张萌讲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她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引出条件和结论,鼓励学生思考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归纳几何证明题的步骤和思路,严格按照“171”高效生本教学模式要求,高效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综合提升;董鑫濮讲授《角平分线的性质》,她从角平分线入手,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认真思考,将有关角的数学知识有机连贯起来,让学生充分体会几何证明严谨的逻辑性和解题步骤严格的规范性。
英语教研组参加决赛的是兰瑞芳、孙伟两位老师。兰瑞芳授课内容是Unit2Topic2中SectionD,本节课是复习课,她的课件制作新颖精巧,导课环节采用微信导入,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十分突出;孙伟执教的课题是Unit2Topic中SectionC,课堂采用“171”高效生本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紧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在“展”的环节,让学生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分角色扮演对话,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政史地教研组参加决赛的是司马国闯、常佳佳、李晓婷三位教师。司马国闯讲授的《诚实守信》,紧扣新课标要求,充分彰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思政课特色,全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常佳佳讲授的《动荡的春秋时期》,课堂设计紧扣历史核心素养,并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渗透于历史教学之中,体现了历史教学的跨学科特点;李晓婷讲授的《地球自转》,针对“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这一重点内容,巧妙安排了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上讲台演示,体现出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
理化生教研组参加决赛的是程彦瑞、单卓楠和屠利娟三位老师。程彦瑞讲授的《碱的性质》,在导入环节做了“瓶吞鸡蛋”小魔术快速吸引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以氢氧化钠为例碱的性质思考,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单卓楠讲授的《细胞的生活》,课堂上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菠菜叶,分别放置到热水和冷水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拉近了学生课堂学习和实际生活的距离;屠利娟讲授的《平面镜成像》,教学过程中结合物理学科特点,让学生亲自动手,用身边的废旧纸板和普通镜子制作出了简易版的潜望镜,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经过参赛老师的激烈角逐和全体评委老师的认真评选,最终评选出5位教学创新特等奖教师和7位教学创新一等奖教师。
本次青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结束后,参赛教师纷纷表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青年教师,一定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持续研究运用我校“171”高效生本教学模式。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