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濮阳教育在线 > 教育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濮阳医专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8-07 16:51:15   

8月4日,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濮阳医专”)组织辅导员及青年大学生赴林州市红旗渠,参观红旗渠畔新时代乡村新风貌。  

当日,濮阳医专师生赴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的红旗渠纪念馆,深入了解红旗渠修建的背景、过程,以及由此诞生的红旗渠精神。师生们在“千年旱魔、红旗引领、太行丰碑、山河巨变、精神永恒”5个展厅驻足体验当年的筑渠场景,那一幕幕画面、一张张照片深深地触动着师生们。其中有3个场景镌刻在师生们的心坎里,一是因为旱灾背井离乡、满含热泪依依惜别太行故土的无奈眼神。二是筑渠勇士们从山顶垂吊半空,腰间系着绳索,手握铁钎,身躯摇曳着凿壁山石的场景,后来演绎成一则“勇攀山崖、我将无我”的经典画面。三是满墙镌刻着为筑渠而牺牲的太行儿女们的名字,他们是村队长、是父母、是儿女、是向往美好生活的热血战士,他们拿生命开凿出水渠,平凡而伟大,坚韧而英勇。  

在参观红旗渠纪念馆后,濮阳医专师生们前往红旗渠,沿渠行走3000米,走“红飘带”,登“水长城”,师生们脸上洋溢着自信乐观的笑容,深切感悟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的精神。他们在一无先进测量仪器、二无先进施工工具、三无充分的资金和安全保障的困难情况下,从千米海拔的巍巍太行山开辟引漳(水)入林(县)壮丽工程,建筑人工天河—红旗渠。当日中午,师生们到达建设最艰辛、最费力、最幽深、也最能体现红旗渠精神的青年洞前,在青年洞前回顾当年林县人民艰苦的修渠记忆。望着洞内滚滚而来的渠水,学员感叹道:“这既是从山西奔腾而来的漳河水,又是林县儿女流的血和泪。”  

围绕“感悟红旗渠力量胸怀‘国之大者’,做西迁精神新传人”“学习红旗渠精神,在学校发展建设中彰显党员担当”“团结协作,自力更生,坚持攻关,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等主题,濮阳医专的党员和师生们积极开展了研讨。  

濮阳医专学工部副部长卢静伟表示,红旗渠精神蕴含着强大的鼓舞人心的力量,应传承好红旗渠精神和西迁精神,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国家、学校的发展,为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濮阳医专辅导员李琪表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辅导员们要从中汲取不竭力量,学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气概,激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使学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濮阳医专21级急救二班学生孔德帅说:“红旗渠改写了当地缺水的历史。在红旗渠兴建伊始,党员干部吃苦在前,危险在前,艰巨任务在前。这中间更是涌现出了一批将一生奉献给了水利事业的先锋人物,他们是无私奉献精神的模范担当。特别像吴太祖这样的大学生,20多岁的年龄,爬山越岭实地勘测,夜以继日工作,成功解决青年洞、白家庄空心坝、王家庄隧洞等施工难题,并将热血洒在巍巍太行,这种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作为医学生,我立志要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做新时代红旗渠精神传承者”。  

此次活动,濮阳医专师生们深刻理解了学习红旗渠精神的教育意义,坚定了大家干事创业的信心。该校师生将积极发扬红旗渠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以切身行动不断提升自身本领,用不懈奋斗为新征程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冯牧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