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濮阳市教育系统心理援助微课堂。2023年5月份,高考进入倒计时,而作为考生的家长此刻也是焦虑万分。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调整自身情绪,为考生加劲不加压呢?
建议家长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一、要摆正位置
家长角色的正确打开方式,是让孩子在家庭中能体会到切切实实的爱和亲情。给孩子营造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能全心投入到学业中。家长要“气定神闲”地担当好“家长”的角色就好。
二、要情绪赋能
孩子在冲刺阶段的情绪管理很重要,家长如何在情绪上赋能,家长要保持良好的正面情绪,你若“喜笑开颜”孩子就会轻松愉悦。你若“眉头紧锁”孩子就会小心翼翼,心情也会比较压抑、焦虑。家长要保持富有“激情”的精气神,让孩子看到的是正能量的面貌而不是疲惫不堪。
三、要和谐氛围
家庭是每个人的避风港湾,若父母双方经常争吵,会令孩子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在备考中出现自信心不足或自暴自弃;若家庭成员不和谐,孩子在备考中会心事重重、专注力不够,会影响学习效率。
做好“三要”之后,家长还应该注意“三不要”
一、不要过度干预
有些家庭在孩子进入高考倒计时后,过度干涉孩子,压迫孩子只能“学习——吃饭——睡觉”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这会让孩子进入一种“填鸭”式被动、乏味、低效的备考模式,全部一味地学习,不注意劳逸结合,不注意学习效率。这样光谈学习,是提高不了孩子能力的。
二、不要过度期待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分数、报考的大学的预期,没有根据孩子实际情况设定。过度期待让孩子一是感到压力大,二是无法实现的时候会出现放弃念头。家长“好了还想更好”的心理可以理解,但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
三、不要过度比较
有些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常常拿“隔壁家的孩子”去作比较,常常“隔壁家的孩子”就是最优秀的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一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二是会增加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分歧。三是会让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的关爱。我们家长要学会多看孩子的长处,要多灌输“做最好的、独一无二自己”的态度。
在孩子的备考阶段,希望家长们可以多关心、理解、包容孩子,多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以更好的状态去迎接高考!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