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变化之一,相比前面五个任务群的设置,跨学科学习体现出了更高的内容整合度,以学科融合为纽带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从而为学生开辟出广阔的创造发展空间。本次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结合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让学生们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并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跨学科属性的界限一直不够鲜明。将多种课程要素融入到语文课堂中的时候,学科之间的界限势必被打破,师生的关注点更容易从语文偏向其他领域。在这种情况下,语文学科本位就有“失守”的风险。新课标针对这点问题,强调跨学科学习须以语文实践活动为平台,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这也意味着任务群的设计始终捍守学科本位,从教学活动的发起到具体目标的制定,再到跨学科主题实践,乃至最后的学习成果展示,都要同语文挂钩。其他学科内容的嵌入,是为了服务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基于这一认识,教师可以从小学语文的现有教学内容入手,发掘与语文有关联的学科资源,抓紧语文和生活两个关键要素、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在多样化的课堂情境中完成语言练习。
以现有的编本为例,这套语文教材在双线单元结构的编排中,添加了诸如语文园地、综合性学习、习作、口语交际等任务版块,意在促成学生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提升。教师能够从中汲取到丰富的设计灵感,像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的《识字加油站》以公园的导览图为学习材料,教导学生识字、认图和制图的基本知识。
从关联性来看,导览图作为一种平面地图,既需要一定的语言积累来读取信息,还需要学生有地理上的方向感和数学的空间想象能力,如此才能将图中的标识和想象中的场景联系起来,找到正确的游览路线。基于这些内容,教师可以开展“图中游世界”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依照教科书的导览图为蓝本,设计以下任务步骤:
1.识记图中生字,如湖心亭的“亭”字、露天剧场的“剧”字、咨询处的“咨询”……掌握它们的正确读音。
2.根据图中的方向标识,运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口诀来辨认导览图方向,并说出每个地点的相对位置。
3.开动脑筋、用笔勾勒,规划出一条游览公园的最佳路线,最好能够依次走访所有地点。
4.发挥想象,仿照公园导览图的模式绘制学校的导览图。
(提示:先画轮廓、后标方向,然后挨个梳理如大门口、教学楼、操场、阅览室等学校地点。如果不清楚方位,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上学的路线,在教师的提示下完成任务。)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局限性,暂时无法吸收复杂的学科知识。因此这一学段的跨学科学习主要以观察和记录、参观和体验为主,只简单的渗透其他学科内容,聚焦于趣味性的探究,为课堂带来新鲜感。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可引入文化社团、社区活动、集体调研等独立性较强的活动,让学生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图中游世界”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既涵盖了如生字识记、语言表达、经验运用在内的语文课程内容,又将数学和地理的知识融入其中,使学生在读图、制图的过程中学会辨认方向、建构空间,无形之中提升了语文教学的吸引力。
于教育者而言,如何把握好这一拓展型任务群的价值与特点、精心设计有意义的跨学科主题活动、发挥其整体育人优势、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是每位语文教师都要用心做的功课,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