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9月3日,我们国家将隆重举办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作为他的子女,此时此刻我们也更加怀念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八路军、英勇无畏的父亲。
在通常人们的印象里,13岁应该还是个孩童,可我的父亲就在那个年纪参军,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从1938年3月到1950年转业,他在军营整整13年,一直从事医务工作,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根据平原省政府开具、由省政府主席晁哲甫签署的《干部保健证书》等多份资料证明,父亲是濮阳市和清丰县已知年龄最小的抗日战争时期老兵之一。
父亲在我们小时候就经常给晚辈讲旧社会家里如何受穷,以及他在部队打日本鬼子、救治伤员的故事。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要记住爷爷奶奶、父母这一辈的历史,千万不能忘了本!”
父亲1924年8月出生于清丰县城关镇张庄村一户徐姓家庭。家里姊妹六人,2男4女,父亲男性中排行老二,名叫徐秋堂(又名徐明甫)。祖父在一户洪姓地主家当长工,全家人靠祖父的微薄收入勉强糊口。但1937年,祖父罹患伤寒不幸病故,全家生活顿时陷入困境、无依无靠。此时又恰逢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这在父亲幼小的心灵里激起了强烈愤恨,他一心想着要打日本、不做亡国奴。听说河北大名县有八路军在招兵,他心想说了家里肯定不让去,就瞒着祖母和全家人只身出走。一边讨饭,一边打听,徒步一百多里,辗转至大名县找到八路军办事处报名参军。但因为年纪小、个子矮,还没有方桌高,负责招兵的同志就是不收。可最终拗不过他软磨硬缠,总算同意他入伍——父亲就这样成为当时招收的年龄最小的八路军战士。
入伍后,父亲被分配到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后被编入新四旅,从连队卫生员干起,历任护士、护士班长、护士排长。1943年调往陕北编为野战军第六军,就职于野战医院。1946年6月,在陕北甘泉第六军医院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进入第六军军医训练班进修并实习,毕业后转为正式军医,还配发了一支枪和两三发子弹。此后,他曾多次参加前线大小战斗,冒着枪林弹雨抢救受伤战士。有一次他在抢救伤员时自己也中弹负伤,但他轻伤不下火线,忍痛坚持到战斗结束。
父亲1978年7月因在部队负伤加之积劳成疾,不幸离世,年仅54岁。据父亲生前口述,他当年在延安住过窑洞、纺过线、开过荒,吃的是延安小米,每月领着八路军战士5毛钱的津贴。由于是军医,他还近距离见到过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徐向前等中央首长,亲眼见证人民军队纪律严明,对极少数违反群众利益的害群之马严惩不贷甚至执行处决。
在调往延安之前,有一次部分后勤医院人员和殿后部队换上老乡服装,掩护近50名群众转移。因行动稍迟,不幸被日军包抄关押7天。期间日军不给吃不给喝,扬言要押送他们到日本当劳工。群众饿死大半,却没有一人出卖八路军。最后只有父亲和另一名群众侥幸逃生。父亲凭借医学知识,在附近一户待子弟兵如亲人的老乡家里调养,头几天只喝稀米汤,逐渐恢复体力,总算捡回一条命回归部队。后来听说另一名逃出来的群众因为饿极猛吃猛喝不幸丧命。可惜当时父亲昏迷不醒,是被好心的群众抬回家的,不然他一定会提醒那位群众注意饮食,或许能保住他的性命。
大难不死的父亲回到部队后,更加积极钻研医学,热心为部队干部战士和地方群众服务,广受好评,后来入党提干,还荣获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解放西北纪念章”和“八一华北解放纪念章”。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父亲所在部队西进新疆时,他因战时所负旧伤和较重疾病(经常头痛,曾吐血一次,干部健康登记证评定为丙级)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在新乡市荣康医院上班,不久组织照顾他调回清丰县城关镇老家。
父亲个子高大,眼睛有神,有两道又黑又浓的眉毛,一副不怒而威的相貌。但他为人从不张扬,严于律己,怀有一颗医者仁心。他的医术虽非祖传,但凭天资聪颖和刻苦钻研,自学中医,尤其擅长把脉,逐渐成为一方名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青霉素作为特效药极为紧缺,只有医生有少量指标,但他几乎从未给自家人使用,都留给了急需的病人,从未拿紧缺药品谋取私利。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父亲曾开办私人诊所,处处为病患着想,急病人所急,很多时候都是先看病后收款,赊账记账是常事。每到年底,他会让两个大儿子拿着一沓欠条挨家收账,但百分之八十的病人家里确有困难,父母一商量就直接予以减免。曾经有一个小青年一心想入伍当兵,但因为头发稀疏体检不合格。父亲翻阅古籍药典,自主研发药物内服外敷,很快让青年长出浓密黑发,顺利实现当兵愿望。考虑到小伙报国心切,作为抗战老兵感同身受,父亲只收了成本费,一分未加,只为多给国家输送一个兵源。因此,当地方圆百里都传说“清丰城关有个姓徐的军医,不仅医术好,心眼也好,有钱没钱都先看病,是咱们老百姓的贴心大夫。”我们子女亲眼目睹这样的情景,发自内心敬佩父母的为人。
父亲始终不忘自己曾是军人和共产党员,特别注重子女的品德教育,经常受邀到老家学校做忆苦思甜和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和师生一起吃忆苦饭。他一再叮嘱我们:“要记住老一辈受过的苦,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我们打败日本侵略者、推翻蒋家王朝,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忆苦思甜不忘本!你们现在能吃饱穿暖,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都是共产党领导得好,是社会主义制度好。要懂得感恩,长大为国家多作贡献。不然就是忘本,就会再受二茬罪、再吃二遍苦。”
我们从小接受红色教育,灵魂深受熏陶,思想得到启迪。旧社会流传“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说法,当兵吃粮被人看不起。但在我们家,受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继承的是生生不息的红色传统,立下的是“男儿自强、保家卫国”的大志。我们姊妹七人中有三个男孩都参军入伍,为祖国安全、人民安宁奉献了青春。我们没有忘本,努力成为有觉悟、懂感恩、知回报的人。我们子女的人生也传承了父亲的家国情怀,因此感觉生活得更有意义、更加精彩!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