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频道栏目 > 综合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纪念孙健初雕像《健初探油》捐赠十周年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3-12-10 10:56:55   

10年前的今天,由濮阳市国土资源局捐赠的孙健初铜质雕像《健初探油》入藏中国地质博物馆。在捐赠仪式上,中国地质博物馆党组书记馆长贾跃明致辞,对雕塑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之为精品馆藏,作者穆伟发言作了创作汇报。10来,铜质雕像《健初探油》为宣传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起到了重要作用,参加了庆祝建国70周年全国矿业展,成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宝贵的科普教材和珍贵的馆藏文物(雕像创作:濮阳市国土资源局原副局长穆伟)。  

16B4115F-52CC-425E-ABF0-BC42DB8BC298.jpeg

贾跃明在《健初探油》铜质雕像捐赠仪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孙鸿烈院士,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逢京都暖冬,迎高朋满座。今天,我们大家聚济一堂,在中国地质博物馆隆重举办《健初探油》铜质雕像的捐赠仪式。我谨代表中国地质博物馆向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濮阳市政府、濮阳市国土资源局、濮阳县政府、濮阳中原油田、《健初探油》铜质雕像的创作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地质学家孙健初先生的家人表示由衷的敬意,向前来参加捐赠仪式的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一大批地质学家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纷纷赶赴地质勘探第一线,为祖国的地质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孙健初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惧艰难,深入大漠,为中国建成了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他兢兢业业,桃李天下,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石油地质人才,为中国石油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濮阳的骄傲,也是中国地质事业的骄傲。濮阳市国土资源局专门创作的这座《健初探油》铜质雕像,正是中国以孙健初为代表的老一辈地质学家们不畏艰辛、开拓进取的真实写照,是中国地质事业的辉煌历史和崭新未来的生动象征,是激励当代地质学子们继续奋发向上、开创地质事业新篇章的动力源泉。  

《健初探油》铜质雕像为中国地质博物馆增加了一件蕴含了科学、历史、文化多重内涵的精品馆藏。中国地质博物馆自1916年建馆以来,一直是中国地质事业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近百年来,薪火相传、群贤毕至、英才辈出,虽在抗战年间曾几经搬迁、磨难,却从未间断,先后在北京、南京和重庆建馆,始终作为独立的科学机构存在且不断发展,从这里还走出了48位“两院”院士和一大批科学翘楚,取得了仰韶文化、北京人头盖骨等一系列蜚声中外的研究成果。21世纪以来,中国地质博物馆成为国土资源科学与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和知识传播与形象展示的“大窗口”。我相信,《健初探油》铜质雕像在中国地质博物馆一定能显示它最大的价值、发挥最大的作用。  

最后,让我们以此为契机,共同努力,为国土资源各项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  

2013年12月11日  

穆伟在《健初探油》铜质雕像捐赠仪式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中国地质博物馆将我的雕塑作品《健初探油》作为国家级馆藏品予以收藏,是我有生以来最大的荣幸,也是我们龙都濮阳的骄傲。在此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馆领导、向支持和帮助此项工作的同志说一声“谢谢您”!  

我作为一名国土资源工作者、一名普通的濮阳人,耳闻目睹了孙健初先生为我国石油地质事业所做的卓越贡献。七十五年前,他骑着骆驼穿越戈壁荒漠,历尽千辛万苦,探明并开发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玉门油田。他骑着骆驼、手持罗盘和图纸忘我工作的身影在我脑海里经历了三个思考过程,从时隐时现到逐渐形成,再到创意成熟,我们反复推敲、十易其稿、精雕细琢,从而形成了《健初探油》的完整作品。雕像是升华的瞬间;雕像是形象的记忆;雕像是凝固的历史。我力图利用这种艺术形式还原孙健初先生不畏艰辛、科技兴国的奋斗历程。  

整个作品共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青铜材质《健初探油》主题部分,第二部分为黑檀木浮雕《开门人》基座部分。  

《健初探油》采用优质青铜显现出独特的金属美感,斑驳的青铜锈斑、粗犷的表现技法,再现了孙健初先生当年在戈壁滩顶着风沙砥砺前行探寻石油的历史沧桑。孙健初先生头戴礼帽,端坐在骆驼背上,透过他那副眼镜和那高昂的额头,可以看到他聪慧的思维和突出的学者气质;透过他那刚毅的身板和有力的肩膀,可以看到这位来自黄河岸边的汉子肩负的责任。他那睿智的炯炯目光告诉我们他是在寻找科技兴国的路径、民族复兴的梦想。他右手握着的那张图与其说是一张地形图、地质图,不如说是一面旗帜,指引着后人在石油地质事业上打开了玉门、从大庆走向胜利。骆驼的动感把我们的思绪带进了满眼风沙的戈壁,孙健初先生以骆驼为伴,而他的品质正像那骆驼一样,吃苦耐劳、甘于奉献。  

第二部分为基座部分,采用黑檀木材质,色调与主题浑然一体、庄严大方。木质浮雕以孙健初先生当年的真实照片为蓝本,再现了祁连山下、玉门油田建设时期安营扎寨的真实情景,另一面的阳雕铭文说明了这一感人的情形。孙健初先生是《开门人》,作为一名大地质学家他开启的是祁连山的山门、开启了玉门的矿门、开启了中国石油工业开发之门。在孙健初先生的有生之年,他探寻的不只是石油,也不只是黄金、煤炭,他是在探寻梦想、探寻光明、探寻希望。  

中国地质博物馆将《健初探油》雕像安放在馆内,作为永久纪念,是对孙健初先生光辉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褒奖。孙健初是普通人,也是石油人,更是地质巨匠,他是濮阳的,也是中国的,更应该是世界的。他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更应该是将来的。我期盼着通过这尊雕像,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孙健初先生卓越的成就、巨大的贡献。拿巍巍祁连山作笔,倾滔滔黄河水为墨,取茫茫戈壁滩当纸,写不完对孙健初先生的思念之情,写不完对中国地质博物馆的感激之意,我更期盼着借亚洲第一大地质博物馆这个圣洁宝地,使中国石油之父的伟大形象永放光芒!  

谢谢大家。  

2013年12月11日  




责任编辑:冯牧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