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频道栏目 > 综合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高满堂以《老酒馆》致敬东北历史折射家国情怀

作者:一丁  文章来源:新华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8-29 17:12:24   

著名编剧高满堂创作的《老酒馆》8月26日登陆北京卫视和广东卫视黄金时段,腾讯视频将全网独播。故事以高满堂父亲为原型,讲述山东汉子陈怀海闯关东历尽千难万险后,到大连好汉街开酒馆谋生,并上演了一段传奇人生。  

身为大连人的高满堂用自己的笔触刻画了抗战时期大连的市井营商。历经百年沧桑的大连,如今华丽转身成为国际大都市,然而繁华的背后,不能忘却那段苦难的历程。  

《老酒馆》对剧中主要人物的生存、命运与心理状态,进行了深度而全面的揭示与解读。旧时代的大连,历经沙俄统治、日本殖民,苏联代管,南来北往,鱼龙混杂,局势动荡不安。辽东湾十里洋场,纸醉金迷,危机四伏。所以说,没有南来北往练就的求生技能和处世智慧,无法在这里立足。那么,在这种艰难的历史背景下,陈怀海等人是凭何手段或信念顽强扎根于此呢?高满堂准确地在家国情怀主线中,赋予主人公陈怀海慷慨,大气,仗义,守信的形象。陈怀海也代表了大连人的营商之道:做生意,你比顾客精明,买卖就该关门了;开酒馆,三个字“酒菜人”,人不行,那两样就赶紧扔了吧!以仁立身,以义做事,剧中的陈怀海结交八方来客,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市井草民,只要几杯酒下肚,他都能跟这些人成掏心挚友。悍匪老北风对日寇疾恶如仇,陈怀海敬他是一条汉子,设宴备酒款待。流浪汉老二两来喝酒,陈掌柜不嫌弃,还说替他撑门面,谢都来不及。老警察亦正亦邪,关键时刻被陈怀海成功以酒策反。时局不稳,生意难做。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陈怀海硬是在好汉街站稳脚跟,还默认妻子谷三妹把山东老酒馆变为抗战的交通站和联络点。通过这些剧中人物和事件的折射,陈怀海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直观而立体,让观众心领神会,看懂并爱上“陈怀海”。  

剧作家没有让陈怀海成为一个高大全式人物。在闯关东途中,他也历经种种磨难:儿女失散,妻子被拐,他被骗过,也曾绝望过,但这些困厄始终不能击溃他强烈的生存欲和与家人团聚的信念。如果陈怀海单单是一个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酒馆老板,即使偶有施舍与救助,但在其人物精神内核的体现上,也很难引起强烈共鸣。这个人物魅力主要在于,他头脑清醒,识时务顺趋势,向往太平盛世。满清遗老那爷喝酒赊账半年,陈怀海不恼不怒,但当那爷一心复辟想拥护溥仪上台时,陈怀海断然与他绝交。在他身上,除了有做人的仁义品质,还有一种浓郁的家国情怀。  

“好男儿志在四方”。山东大汉,单身往来不置家眷。《老酒馆》中,很多山东汉子追随陈怀海来大连谋生。他们与陈怀海同甘苦共患难,每个家庭都有悲欢,每个人物都有故事。沉稳的三爷,圆滑的老蘑菇,刚毅的半拉子,忠诚的聋子和哑巴,他们虽各有人性弱点,“但他们对内对外都不是怂人”,尤其在汉奸和侵略者面前,他们所表现出的血性和气节,令人感动与振奋。高满堂真实还原了父亲的人格形象和生活经历,也是站在一定高度上颂赞了东北黑土地上那些有血性有担当的平民英雄。  

陈怀海有句台词,“天南海北,世界各国,只要是酒,咱们这小酒馆都装得下”。编剧高满堂既植根于现实主义创作,又通过对父亲形象做艺术化处理,使作品更具张力与人性深度。在陈怀海等主人公身上,让观众看到东北包容、宽厚的文化特色,也看到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这是陈怀海等一干闯关东兄弟立足东北的基本保障,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不败法宝。也是编剧高满堂的创作格局和深远立意所在。  





责任编辑:冯牧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