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频道栏目 > 文旅•美食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写作的精度
——AI时代原版的思考

作者:关晨阳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7-23 10:32:28   

我每次读才子的文章,都会细细揣摩他写作的用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他要表达的意思,二是他写作所施展的表达方法、写作技法。其实细细地去探讨讲论的话,关于写句子、用词汇,有很多种情形,包括:一个句子要表达什么意思;以及表达一个意思,作者在一群近义词里面用了哪一个;以及整个句子想表达的意思,是几种类似的意思中精确的哪一个;还有,为了表达某个意思所举的例子,用的什么来举例子;以及为了让一个意思能够真正地表达出来,能够很顺畅地表达出来,准确地表达出来,作者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或者什么语法、句法;还有,某一个句子在整篇文章或者是一个段落中的位置,要把它放在什么样的位置,比如议论文的总论点一般放在开篇或者是结尾,分论点一般也是放在段落的开头或者结尾,即成为经过此一个段落之论述后,所得出的结论;此外,还包括论述的过程,其阐释说明用了什么样的逻辑,等等。

还有比如说除议论文以外其他文体,里面常有的抒情,这抒情跟叙述,两者是怎么样搭配组合的,是一句抒情一句叙述,一句叙述一句抒情,还是说用那种诗歌一样的,里面既包含了事例、叙述、观点,又包含了作者的感情,比如说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床前明月光”是人看到的景象,“疑是地上霜”是人的想法,“举头望明月”是在叙述人的行为,“低头似故乡”是其思想感情。

上面说了这么多种情形,其实在行文中还有其他许多种的节点,总的来说,下笔成文,其文本之优劣,以及作者之感情倾向,都是可以推敲品味而后了然于胸的,这在自己写作的时候,尤其能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实操果然是比观摩更设身处地、切身合体的。

在创作时,自己最关心的地方,不在于哪里写得好、优美感人,哪里写得平平无奇甚至粗劣勉强,而是自己的遣词造句、文笔辞赋不能精确地表达一些意思,这些意思不能彰明整篇文章的最终主旨,因此这里的难点,不是人没有灵感,感知不到一些情思,而是不能将自己的心声传达出来、说清道明而已。所以说,写作这件事,怎样写是利落,怎样是妨害,最终求的是能“曲尽其妙”。而至于说有时候会仿写范文,对这种情况来说,虽然是有模有样、有型有范,但是在由观摩转入实操时,写到一些自己的种种独有之处的时候,很难写出“自我之好”来,最终“不了了之”;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来往下续文本,也是“风吹柳花满店香”而最终只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絮语闲笔多而金石之声少。

因此,写作这件事,其方式方法,远比“平常火候平常心”所拟想的要细致入微,其需要注意的点也是挺多的,引用苏轼一首《猪肉赋》:

净洗铛,少著水

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

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

饱得自家君莫管

大块头猪肉,给足了人油腥,名为开荤,实为很基本之肉制品而已,将之当做佳肴精品,便是“大碗方肉、五花三层、油光色亮、囫囵标致”之写作,这是尤其需要注意去避免的事情。

根据古典文学文论名著《昭明文选》收录《文赋》一文(作者为魏晋人陆机)之开篇序言所扩写而成。

   




责任编辑:冯牧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