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频道栏目 > 文旅•美食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寄情隐于野 恬然天地宽
​——读张君民《遇见陶渊明:陶渊明心灵游记》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4-12-30 16:52:36   

当我们身陷都市的喧嚣与浮躁,心灵渴望一片净土时,总会想起那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硬核隐士——陶渊明。陶渊明向有诗人、哲人、隐士、志士等多重形象,并留下了“桃花源”“东篱采菊”等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传说,他为后世文人勾画了一个桃花源,一座精神的南山,“田园”“归隐”“骨气”等标签也成为后世对陶渊明的深刻印记。然而真实的陶渊明,其心境果真就如后世品评的那般波澜不惊、恬然闲适?事实上,陶渊明一生之中经历了五次出仕与隐居,足可见其内心是何等的挣扎纠结,何故于此?直到读了《遇见陶渊明:陶渊明心灵游记》就本书,了解那个动荡的时代,探究陶渊明的经历,品读陶渊明的作品,拨开远久的重重迷雾,以宏观的历史视野、平行的时代视线、微观的文学视角,从他的作品文本出发,结合他生长的地域环境、所处的时代大局、父系母系的家族传承、复杂隐秘的从政经历、曲折多变的心路历程,多维透视、抽丝剥茧,还原出一个多面立体、真实可靠、有呼吸有温度有魅力的陶渊明。  

陶渊明流传于世的作品并不算多,关于其生平的记录也仅寥寥见于零散的古籍中,《遇见陶渊明:陶渊明心灵游记》通过丰富的史料,循着陶渊明的成长轨迹,带领我们依次走进陶渊明的少年、游宦、归隐等经历,让我们能够对一位相隔千年的古人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更将其作品悉数收列其中,使我们能够沉浸式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流露出的恬静安适生活的纯真美好。因此,这本书不仅是关于陶渊明的一本人物传记、一本诗集赏析,更是走进陶渊明、研究陶渊明的一本百科全书。  

与一般人物传记性质的作品不同,《遇见陶渊明:陶渊明心灵游记》这本书并没有拘泥于主人公生平事记的简单罗列,而是以陶渊明心智性格、真实性情形成的核心密码为主线,从那个“八表同昏,平路伊阻”的动荡时代入手,讲述了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而后以《命子》这首诗为基因谱线,对陶渊明的家族人物也进行了介绍,从家族的血脉延续和传承熏习中探究陶渊明心智性格形成的另一个缘由,之后带领我们依次走进陶渊明的少年、游宦、归隐等经历,让我们对于一位相隔千年的古人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想象中应该是衣食无忧、饮酒作乐,整天写诗作赋、躬耕田园。的确,陶渊明在归隐田园后创作出大量反映乡村生活纯真美好、质朴恬淡的著名作品,通过这些赏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对官场极度厌倦的人返璞归真后的怡然自得,让我们感受到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满足与热爱,这其中有“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恬静安适,有“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的幸福纯真,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劳苦倦极,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尴尬趣事,每一幅画面都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纯粹的感情和真挚的热爱。然而,《遇见陶渊明:陶渊明心灵游记》中却详实描述,躬耕的生活并不总是美好的,要被风吹日晒,要有四体的勤劳,有时还要忍受饥饿和寒冷,在青黄不接之际,甚至出门乞食。陶渊明有一首《乞食诗》不仅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晚年贫困生活的一个侧面,而且也真实地反映出陶渊明朴拙直率的个性,这就是真实的陶渊明。  

整本书通过对陶渊明生平事迹的记叙与分析,带领我们一步步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通读下来,陶渊明人物性格、节操心境变幻的历程、形成的原因逐渐清晰,这也正对应了本书的书名《遇见陶渊明:陶渊明心灵游记》。作为读者,看着书中的一个个文字,犹如坐在电影院观看一部关于陶渊明的记录片一样,给人一种生动鲜活、直观明了的酣畅淋漓之感,特别是当读到“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陶渊明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离开了这个世界”时,我仿佛也回到了那个“万木萧瑟、菊花凋零、愁云密布、冷风劲吹”的日子,不觉为其惋惜悲叹。  

真正优秀的作品不仅能为读者带来一场精神盛宴,更能引起读者在某些问题上的共鸣与思考。《遇见陶渊明:陶渊明心灵游记》通过以时观人、以人观人、以文观人、以境观人,在剥离掉一层层的叙事外壳后,最终到达陶渊明“真、淳”的精神内核,正如书中所言“他因为家贫而出仕,然而却并不以此为荣;他不愿为官,于是就退隐躬耕,亦不以此为高;贫穷而无奈时,出门去乞食,并不以此为耻;有余钱时,则沽酒买醉,亦不以此为不当。他既不勉强自己,又不矫揉造作,其为人处事,如此率性保真。即使为文作诗,亦莫不如此,一字一句,发自肺腑,直抒胸臆,不假雕琢,纯美自然”。令人读后不觉被陶渊明的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自然率真、仁厚友善的精神气质所感动,同时也给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以思考,人人都羡慕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勇气与果敢,人人都渴望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自由与闲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陶渊明,但在这个物欲横流、功利浮躁的社会,有时候精神变成了物质的附属,心灵变得逐渐麻木,我们如何才能遵从内心的感受、挣脱世俗的桎梏,去获得灵魂的平静与安然?也许陶渊明就是我们的榜样。  

寄情隐于野,恬然天地宽。归隐后的陶渊明以哲人的胸怀和智者的睿思,最大程度地消解和摒弃了世俗的烦恼,尽可能地保留了人间的真淳与可爱,在平凡的人间之境中体味生命的无上妙谛。作为普通人,想要活出怎样的人生?在读完《遇见陶渊明:陶渊明心灵游记》这本书后,或许每个人都会这样问自己,面对精神的压力、生活的无奈,我们也许无法像陶渊明一样潇洒地转身离去,但我相信在打开这本书,“遇见”陶渊明后,用心去感受,我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作者:刘博)




责任编辑:冯牧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