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云峰寺,作为古开州八景之一《东寺晓钟》的遗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内涵。然而,它却在当地史志的记载中逐渐被淡漠与遗忘,清开州志甚至误将其记载为《东寺晚钟》,而现代的一县志更是将其遗址错误地定为文昌阁或太平兴国寺。为了探寻真相,研究者依据早期明嘉靖版开州志,找出了为《东寺晓钟》命名的一些官员所写的赞颂王鹗的诗句,并将其解读为白话文,现发表如下:
古开州八景,各具特色,令人神往:①御井甘泉②洪洋积翠③清河渔唱④西湖秋水⑤长乐春容⑥龙湫烟雨⑦东寺晓钟⑧楚台夕照,其中①⑤⑦⑧以人和事件命名,富有故事性;②③④⑥则以独特风景命名,尽显自然之美。
《东寺晓钟》这一景点,是为了纪念金代状元、元代内相、谥号文康公的王鹗而设立的。嘉靖开州志记载,以明吏部尚书王崇庆为首的十八位当地官员,曾以《东寺晓钟》为题,创作了十九首礼赞王鹗的诗篇。这些诗篇中,官员们纷纷赞扬了王鹗自幼刻苦夜读、在云峰寺“殿撰读书”时的过目不忘日诵千行、后来被钦点状元的辉煌经历、以及他处事高风亮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情怀……这些诗篇彰显了正直文人的中华魂。
王鹗为还青少年时在云峰寺许的愿,退休后将别墅建在了云峰寺东侧(先叫龙泉阁,后改延寿寺)。碑文记载,其后人于至正二年将别墅捐给云峰寺,于是始有东寺和西寺之称。因此,云峰寺无疑是《东寺晓钟》景点的遗址,这一点毋庸置疑。
开州八百年来唯一的文状元王鹗;上千年来濮阳市唯一在史书中列传的文治巨擘,虽官位和才华都出八都督三尚书之左,但由于无子仅有一女,其外甥周之纲承祠后又复姓,家谱失传。加之其著作《应物集》四十卷诗歌也失传,故关于他的生平,除元史外详情很少。所幸嘉靖开州志和光绪开州志内保存有二十二首当时州官赞颂王鹗的诗篇,让我们今日重温后对这位金状元王鹗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也是濮阳市历史文化深远厚重的体现,发掘状元文化,是文旅事业的亮点。
因诗中内容包容众多,今日笔者先解读其中几首,带领大家一同欣赏一下诗中的美景及意境深远的典故。
(一)云峰寺(清嘉庆池州知州马允刚赋)
岹峣古刹望云峰,殿撰读书有旧踪。
谁见烟峦平地起①,何年杖锡住禅宗②。
瀛洲独步人如玉,十道抡才金在溶③。
故迹当年曾相像,愁闻斜阳一声钟。
解读:一眼望去,云峰寺这座千年的古刹矗立在高耸的山丘之上,寺院大殿中仿佛还能见到王鹗发奋读书的旧时踪影。谁曾见过像山峰一样平地而起的烟云?又是何年,带着锡杖的高僧曾在寺中住持?美景如神仙岛一般的云峰寺山丘上,有一人经常独自漫步,他的人格宛若美玉无瑕。他提议在全国十道(省)中修建学校,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为百姓谋利殚精竭虑、死而后已。退休后在云峰寺旁建了别墅礼佛,云峰寺景观依旧,但物是人非,再也看不到当年那个激情四射的青年王鹗。退隐后的王鹗独自听着东寺的钟声;看着西下的斜阳,倍感愁绪满怀。
注:①见清光绪版第869页;②见云峰寺元代旧碑文记载的清顺尊者,清顺与苏东坡是诗友;③见元史记载及光绪版开州志第869页。
(二)东寺晓钟(运使薛槃)
钟声隐隐五更寒,起视中天月未残。
多少行人①留不得,劳劳②应似转羌丸③。
解读:寺院的钟声在寒冷的五更天隐隐传扬,起身来至院中,只见皓月当空。他当政时,多少官员因为处理不好一些矛盾而落马,唯独王鹗凭借超凡的智慧而善终、衣锦还乡。一生奔波劳顿,落叶归根后却在寺院的土丘上寂寞地徘徊,情景宛若苏武。
注:①古文中的“行人”在当时设置中叫做“行人”的官职,并非我们今天所说的路上行人的意思。后来到了秦汉时期,演变为行人令,大行人令是专门用来接待少数民族宾客的官职。只要有大事发生,就会有行人奔走在各族之间,为达使命而舟车劳顿,真是应验了行走的本义。因此,一些与行走、出行相关的事物,其名称上会冠以“行”字,比如说供帝王出行时住的宫殿叫做行宫,军队出征时用的军营叫做行营。②“劳劳”:古汉语中,一作忧伤貌;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中有“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之句。二是犹辛劳;陈陶《渡浙江》诗中有“壮心殊未展,登陟漫劳劳”之句。
③“羌”:西戎牧羊人也。“转羌丸”:丸喻土丘。“转羌丸”即在(云峰寺)土丘上转来转去的王鹗;气节与遭遇恰似“牧羊人”苏武。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无疑是赞颂王鹗处理一些棘手问题时的睿智、功勋及其高风亮节。意思是:众多官员因处理不好一些棘手问题而矛盾而纷纷落马,唯独王鹗凭借其超凡的智慧与卓越的才能,不仅成功化解了诸多纷争,还得以善终,最终衣锦还乡、荣归故里。而王鹗辞官后回到家乡,每日在弹丸之地的云峰寺漫步,因“壮心殊未展”而伤心不已。
(三)东寺晓钟
郡守 张寰
春半澶台集夜寒,短檠犹理旧编残①。,
疏钟惊起东林晓,无那居诸若跳丸②。
解读为:春季已悄然过半,位于澶州的一处高地——东寺,在夜幕的笼罩下积聚了丝丝寒气。豆油灯微弱的光芒下,王鹗依旧伏案疾书,孜孜不倦地继续整理着那部尚未完成的旧编《辽金史》。直至天边泛起了鱼肚白,寺庙中深沉的钟声骤然响起,惊扰了栖息在寺东树林中的归鸟,它们振翅高飞,而初升的曙光则温柔地照亮了东方的林梢。王鹗望着这番景象,不禁感慨万千,无奈于时光如梭,岁月不饶人,自己已日渐衰老,这部旧编恐怕难以如愿完成了。
诗中的“澶台”“旧编”与“东林”,分别勾勒出东寺当年所处的丘陵地貌、主人尚未曾完成的著作以及寺庙东边葱郁的树林环境,这一切都与现今的云峰寺以及元史中关于王鹗生平的记载相吻合。
注:①短檠:豆油灯。旧编:指王鹗撰写的辽、金史②(居诸:借指日月、光阴。唐·韓愈《符读书城南》诗:“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跳丸:成语,跳丸日月,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四)东寺晓钟
郡人 王崇庆
(明嘉靖吏部尚书,字端溪,开州志撰修人。领头诗,其他十七位州官都是拟端溪韵)
苦爱疎钟云里寒①,翻嫌清漏梦中残②。
浮生喚觉知多少③,谩说韓家熊胆丸④。
解读为:他喜爱听古刹的钟声礼佛参禅是无奈之举;退休后守着青灯过着与尘嚣隔绝闲云野鹤的生活,晚上常常听着滴漏清晰的滴水声从残梦中醒来。一生中遇到的磨难教训令人嗟咨、让人神往未知的事情在他生平中不知还有多少?
注:①借典故拟指王鹗。
“云里寒溪竹里桥”全诗:
《题张处士溪居》
宋代 王禹偁
云里寒溪竹里桥,野人居处绝尘嚣。
病来芳草生渔艇,睡起残花落酒瓢。
闲把道书寻晚迳,静携茶鼎洗春潮。
长洲懒吏频过此,为爱盘餐有药苗。
②<翻嫌>:借用典故拟指王鹗似王维。王维诗中有“翻嫌枕席上”一说。在郡人孙如筠拟王崇庆韵的诗中有一句“一枕维摩犹自卧”,及郡判施一德诗中“独有老僧高卧稳”,都是对应王崇庆的诗景,将王鹗比拟成王维,称赞王鹗是在家修行的诗人及老僧巨擘。
<清漏>是清晰的滴漏声、借指时间。
王维“翻嫌枕席上”全诗:
《游李山人所居因题屋壁》
唐代 王维
世上皆如梦,狂来止自歌。
问年松树老,有地竹林多。
药倩韩康卖,门容尚子过。
翻嫌枕席上,无那白云何。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③典故。借陆游诗中“老鸡不解事,喚觉空嗟咨”,说王鹗梗直,所以官路坎坷,令人嗟咨。
原诗《十月四日夜记梦》:
宋代陆游
四客联辔来,我醉久不知;
倒衣出迎客,媿谢前致辞。
客意极疏豁,大笑轩须眉。
礼岂为我设,度外以相期。
衮衮吐雄辩,泠泠诵新诗,
共言携酒壼,扫地临前墀。
意气相顾喜,忽如少年时。
老鸡不解事,唤觉空嗟咨。
涉世四十年,贤隽常追随。
尔来风俗坏,动脚堕险巇。
森然义府刀,谁为叔度陂?
起作四客篇,捕影吾其痴。
④注:典故。典源出处《新唐书·柳仲郢传》:“仲郢字谕蒙。母韩,即皋女也,善训子,故仲郢幼嗜学,尝和熊胆丸,使夜咀咽以助勤。”
《南部新书》亦载:唐时柳仲郢母教子有方,仲郢好学,夜读咀嚼熊胆丸,因其味苦,可振奋精神,后以此典指贤母教子,也指苦读。
刘玳对应王崇庆诗写的是王鹗在家苦读“书窗兀坐照萤丸”。熊胆丸提神,螢丸充饥提神,总之状元来之不易。
以上仅举例几首诗就能说明,明嘉靖开州志记载的<东寺晓钟>景点;礼赞的就是前朝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谥号文康公的金状元王鹗。王鹗的别墅及延寿寺建在哪里、哪里就是东寺晓钟遗址;元末王鹗后人将别墅捐给了云峰寺、元代之后的云峰寺就是<东寺晓钟>遗址。县志中发现22首赞王鹗的诗、彰显了濮阳市历史文化搏大精深,是为官之道的优质教材,是对元史的补充。东寺晓钟精神文化内涵是濮阳市文旅事业的亮点。
(五)东寺晓钟(写王鹗在八公桥家中读书情景)
郡人 刘玳
天街①拂晓透轻寒,梵宇疎钟逓漏②残。
莫待山城③开万户,书窓兀坐照螢丸④。
解读为:天字型的古老街道拂晓还透着寒意,从云峰寺传来的钟声提醒(王鹗)黑夜即将过去、天就要亮了。古晋陽城内千家万户还沒有开门,他在书窗前呆呆的坐着仍陷入深思、光线从窗外照在他身边放着的圆圆的方便食品上。
诗中<天街><山城>王母给他做的<螢丸>这些定位,都能证明云峰就是东寺晓钟遗址,八公桥集就是王鹗故居,<螢丸>就是王母给其夜读做的方便食品、状馍的前身<油旋子>;回应了王崇庆诗中的<熊胆丸>。
注:①八公桥集史称古晋陽乡,现今是人字街;1943年奇袭八公桥时还是大字街(附曾恩玉绘的孙良诚驻军分布图);时期再往前是天字街。
②漏:古代计时工具。
③现今八公桥周边村名:大山、小山、竹丘、展丘、安丘、瑕丘、帝丘、历山、沙堌堆、刘堌堆、长社岗等。说明古时晋阳城周边是丘岭地貌,八公桥称山城名符其实。
④螢丸:诗人在此拟端溪韵对应了王崇庆诗中的熊胆丸。瑩丸可解释为:一种晶螢的圆形油炸方便食品、八公桥状镆前身、传统名吃<油旋子>。六十年代传承人段秋分故后失传。
“油旋子”是状馍前身
八公桥是状馍发源地
1943年八公桥是大字街
保存的古晉陽鄉石匾
正在复建中的云峰寺
随着开州志中发现的22首诗全部解读,笔者会拓展出更多金状元王鹗的生平事迹,<东寺晓钟>遗址的论椐将更加清晰。㉔
作者:崔运旺(濮阳市崔氏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