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乐县东南部的张果屯镇烟之东村,是个户不足200、人不足1000的小村庄。但就是这样一个村子,却发展了一个占地2000亩的果蔬种植基地,还建起了远近闻名的西红柿科研、生产基地。烟之东村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小村庄缘何有这样的大能耐?村民说,只因村里有个好带头人——烟之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战秒。
1970年出生的赵战秒,自幼经历过贫困的日子,因此有着强烈的致富愿景。但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致富的门路毕竟有限。20世纪90年代末,听说大棚蔬菜种植能挣钱,20多岁的赵战秒,怀揣成为“万元户”的梦想,奔赴山东各地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回到南乐后,他开始尝试大棚蔬菜种植。2000年,赵战秒筹钱在自家承包地里建起了两座蔬菜大棚:一座种植西红柿,一座种植草莓。由于大棚遭遇病虫害,产量受到影响,赵战秒不仅没赚到钱,还倒贴了不少钱。失败的经历让赵战秒意识到,搞种植不仅要会选品种,更要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于是,赵战秒又先后到山西、山东等地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参加农民果蔬科学种植培训班。2002年年底,赵战秒家的大棚彻底扭亏为盈。2007年,赵战秒不仅自己经营了7个大棚,更是带着村里的很多群众,走上了设施农业致富路。
因在致富和带富方面有突出表现,2008年村委换届,赵战秒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在他的带动下,村里200余亩集体土地,全部建成日光温室,并牵头成立了联富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规模化种植,带动全村日光温室种植群众快速增收。2017年,烟之东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2018年,村“两委”换届,赵战秒又被选举为党支部书记,实现了书记、主任“一肩挑”。职务多了,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赵战秒深知必须想办法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他结合村内产业实际,着眼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支部牵头担保、种植户实物抵押、贫困户入股分红”的方式,为每个新建大棚种植户提供贴息资金2万元,帮助95户贫困群众每年增收2500元。
2019年,赵战秒乘胜出击,带领烟之东村开始推行“党群共建、村社合一”的发展模式,成立了联富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村干部带头入社。在赵战秒的推动下,村“两委”班子与联富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交叉任职率达60%,通过集体控股、群众参与,有效提升种植户的市场话语权,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推动西红柿产业发展壮大,该村西红柿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500余亩,年产量1500万公斤,年产值突破4500万元。
做大做强果蔬产业,不仅要靠热情,更要靠技术。2020年,赵战秒积极争取推动总投资4700万元的校地合作项目——南乐县优质西红柿小镇落户张果屯镇,帮助该镇西红柿种植产业打通了从良种繁育到种植销售的链条,推动了产业提档升级。该镇西红柿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亩左右,年产值4亿元左右,辐射带动周边10余个乡镇、1万余人从事西红柿种植相关产业。
乡村振兴,党建引领。2022年,张果屯镇西红柿产业发展党委在南乐县优质西红柿小镇挂牌成立,赵战秒被任命为党委副书记。同年,以烟之东村、南乐优质西红柿小镇为核心,总投资2000万元的番茄王国田园综合体项目动工开建,张果屯镇的西红柿种植产业再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步入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快车道。
把初心播撒在田野,把智慧奉献给群众。30余年来,从青年到壮年,从普通党员到党支部书记,赵战秒初心不改,始终奋战在他最初选择、至今坚守的西红柿种植产业一线。赵战秒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濮阳市乡土专家等荣誉称号,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市第八次党代会代表、县第十三次人代会代表。(记者 袁冰洁 摄影师 孟庆斌 户丹彤 通讯员 赵占伟 赵付如 文/图)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