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频道栏目 > 文化•旅游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状元文化与清官典范是《东寺晓钟》之魂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4-03 17:27:18   

3月29日,市委书记万正峰到濮阳县调研“八景”评选建设工作。万正峰强调,一是要有灵魂,突出主题,体现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灵妙的审美味。二是要有承载灵魂,体现主题的有形亮点。三是点与点相互贯通、完整、简练、和谐,成为有机整体。  

以下说一说濮阳云峰寺作为开州八景之一《东寺晓钟》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承载的中华魂。  

开州八景:①御井甘泉②洪洋积翠③清河渔唱④西湖秋水⑤长乐春容⑥龙湫烟雨⑦东寺晓钟⑧楚台夕照  

(注:①⑤⑦⑧以人和事件命名景点,②③④⑥以独特风景命名景点。)  

《东寺晓钟》是纪念赞王鹗(元一品官、金状元)的景点,嘉靖开州志记载:以明吏部尚书王崇庆(二品官)为首的十八位州官,以《东寺晓钟》为题,礼赞状元王鹗(现八公桥集人)的诗篇十九首。官员们各自赞扬王鹗自幼刻苦学习、过目不忘日诵千行、钦点状元、金元战争中经历的坎坷人生、处事中的高风亮节、处理蒙汉矛盾尽力让汉族少受欺凌的斗争艺术、不惧权势与奸党争锋的气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情怀……王鄂为还少年时许下的愿望,退休后将别墅建在了云峰寺东首(先叫龙泉阁后改延寿寺)。碑文记载,其后人于至正二年将别墅捐给云峰寺(始有东寺和西寺之称),所以云峰寺就是《东寺晓钟》景点,勿庸置疑。  

开州八百年来唯一文状元王鹗,由于仅生一女,其外甥周之纲承祠后又復姓,家谱失传。其著作<应物集﹥40卷诗歌失传,故关于他的生平除元史外详情很少。所幸嘉靖开州志和光绪开州志内保存有22首当时州官赞王鹗的诗篇,让我们今日重温后对我市状元王鹗有了更多了解,对我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增光加彩,是文旅事业的亮点。  

因诗中内容包容众多,今日笔者与众师友分享几首,分享一下诗中的美景及意境深远的典故。  

云峰寺(清嘉庆池州知州 允刚)  

岹峣古刹望云峰,殿撰读书有旧踪。  

谁见烟峦平地起,何年杖锡住禅宗。  

瀛洲独步人如玉,十道抡才金在熔。  

故迹当年曾相像,愁闻斜阳一声钟。  

意释:一眼望去云峰寺古刹建在巍峨高耸的山丘上,寺院大殿中还仿佛能见到他(王鹗)发奋读书的旧时踪影。谁见到过像山峰一样的烟云从平地升起①?又是何年拄着锡杖的高僧曾在此住持②?美景像神仙岛一样的云峰寺山丘上有一人经常独自漫步、他的人格谌比美玉无瑕,是他提议的在全国十道(省)中建学校不拘一格的选拔人才、为百姓谋利殚精竭虑死而后已③。退休后建了别墅礼佛和当年他在云峰寺读书礼佛时过着一样的生活,但听着东寺的钟声想着自已为官一生的遭遇不仅愁绪满怀。  

注:①见清光绪版869页②见云峰寺元代旧碑文记载的清顺尊者。清顺与苏东坡是诗友。③见元史记载及光绪版开州志869页。  

东寺晓钟(明嘉靖开州志载)  

运使 薛槃  

钟声隐隐五更寒,起视中天月未残。  

多少行人留不得,劳劳应似转羌丸。  

这首诗最后两句无疑是赞的王鹗处理蒙汉矛盾的睿智、功勋及其高风亮节。意思是“多少官员因调解蒙汉矛盾而落马,独王鹗善终、衣錦还乡。而王鹗辞官后回到家乡弹丸之地的云峰寺,每天漫步其中,因'壮心殊未展’而伤心不已,恰似苏武牧羊之遭遇。”对照元史对王鹗的记载,此情此景东寺晓钟诗赞的王鹗无疑。  

注:(百度[行人]:古文“行人”当时设置中叫做“行人”的官职,这个行人可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路上行人的意思。……后来到了秦汉时期演变为行人令,大行人令专门用来是接待少数民族宾客的官职。)(百度[劳劳]:所属栏目:古汉语  

①忧伤貌。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②犹辛劳。陈陶《渡浙江》诗:“壮心殊未展,登陟漫劳劳。”③酬报功劳。《荀子·大略》:“亲亲故故,庸庸劳劳,仁之杀也。”,百度羌:西戎牧羊人也_《说文》)(诗中意:“转羌丸”:丸喻云峰寺土丘,在云峰寺土丘上转来转去的牧羊人,意境气节应似苏武。)  

(古文“行人”当时设置中叫做“行人”的官职,这个行人可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路上行人的意思。根据周礼的记载,当时周王室和各个诸侯国都设置有大行人、小行人这样的两种官职,主要掌管的是迎接宾客以及朝飘聘问这些礼事务,时常担任使者出访他国,如果他国发生饥荒动乱,行人要去代表国家进行贩济;如果发生战争,行人要去进行慰间;如果有喜事,行人要去庆贺,发生灾祸行人也要去哀吊。总之有大事发生就会有行人使者奔走在各国之间,为达使命而舟车劳顿,真是应验了行走的本义。行人后来到了秦汉时期演变为行人令,大行令专门用来是接待少数民族宾客的官职。另外呢,因为行它有行走在外的意思,所以呢一些与行走、出行相关的事物,它的名称上会冠以行字,比如说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住的宫殿叫作行宫,军队出征时用的这个军营叫作行营。)  

东寺晓钟  

郡守 张寰  

春半澶台集夜寒,短檠犹理旧编残。  

疏钟惊起东林晓,无那居诸若跳丸①。  

(意释:春季已过半,地处澶州的一处台地<东寺﹥集聚了夜间的寒气,在豆油灯下(王鹗)仍然继续整理没写完的旧编辽金史。)(寺里的钟声惊飞了寺东面树林中的宿鸟、曙光照亮东边的树林天将亮了,主人感叹,无奈何光阴似箭,人已老了,旧编恐怕完不成了。)  

诗中<澶台﹥<旧编><东林>写明了东寺当时的丘陵地貌、主人曾有没完成的旧著、东寺东边有树林的环境,都与现在的云峰寺和元史记载的王鹗生平相符。反而与太平兴国寺建造史毫无牵连。  

注:①(居诸:借指日月、光阴。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跳丸:成语,跳丸日月,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东寺晓钟(写王鹗在八公桥家中读书情景)  

郡人 刘玳  

天街①拂晓透轻寒,梵宇疎钟逓漏残。  

莫待山城②开万户,书窓兀坐照螢丸③。  

(意释:天字型的古老街道拂晓还透着寒意,从云峰寺传来的钟声提醒(王鹗)黑夜即将过去天要亮了。<漏:计时工具>。古晋阳城内千家万户还没有开门,他在书窗前呆坐着仍陷入深思、光线从窗外照在他身边放着的圆圆的方便食品上。  

诗中<天街><山城>王母给他做的<螢丸>这些定位,老县城内东南角的太平兴国寺都不具备。为何硬将东寺晓钟景点安到兴国寺呢,令人费解。  

笔者认为写史者,应像王崇庆说的那样,向吴兢和董狐学习,不向权贵屈服。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去考察,有错必纠,不能闭门造车,对历史随意拿捏,遗误后世。落实市委万书记的要求:“不能简单地把县区申报的东西拿过来。”要对历史负责。  

注:①八公桥集史称古晋阳,现今是人字街,1943年奇袭八公桥时还是大字街(附孙良诚驻军分布图),时间再往前是天字街。②现今八公桥周边村名:大山、小山、竹丘、展丘、安丘、瑕丘、帝丘、历山、沙堌堆、刘堌堆、长社岗等。说明古时晋阳城是丘岭地貌,八公桥称山城名符其实。③螢丸:诗人在此拟端溪韵对应了王崇庆诗中的熊胆丸。螢丸可解释为:一种晶螢的圆形油炸方便食品、八公桥状镆前身传统名吃<油旋子>,六十年代传承人段秋分故后失传。  

东寺晓钟  

郡人 王崇庆  

苦爱疎钟云里寒①,翻嫌清漏梦中残②。  

浮生唤觉知多少③,谩说韩家熊胆丸④。  

(明嘉靖吏部尚书,字端溪,开州志撰修人。领头诗,其他十七位州官都是拟端溪韵)  

意释:他平生就非常喜爱听古刹的钟声礼佛参禅;退休后守着青灯过着与尘嚣隔绝闲云野鹤的生活,经常晚上听着滴漏清晰的滴水声从残梦中醒来、叹一声无奈人生如梦啊!一生中遇到的磨难教训、令人嗟咨不已的事谁知他还有多少?令人气愤惋惜是,这样一个被父母多年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状元却生不逢时。受尽屈辱。  

注:①借典故拟人。  

“云里寒溪竹里桥”全诗  

《题张处士溪居》  

宋代 王禹偁  

云里寒溪竹里桥,野人居处绝尘嚣。  

病来芳草生渔艇,睡起残花落酒瓢。  

闲把道书寻晚迳,静携茶鼎洗春潮。  

长洲懒吏频过此,为爱盘餐有药苗。

②<清漏>是清晰的滴漏声、借指时间。<翻嫌>借用典故拟人。在郡人孙如筠拟王崇庆韵的诗中有一句“一枕维摩犹自卧”,及郡判施一德诗中“独有老僧高卧稳”,也是对应王崇庆的诗景,将王鹗比拟成王维,称赞王鹗是在家修行的老僧活菩萨。  

“翻嫌枕席上”全诗  

《游李山人所居因题屋壁》  

唐代 王维  

世上皆如梦,狂来止自歌。  

问年松树老,有地竹林多。  

药倩韩康卖,门容尚子过。  

翻嫌枕席上,无那白云何。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③典故。借陆游诗中“老鸡不解事,喚觉空嗟咨”,说王鹗耿直,所以官路坎坷,令人嗟咨。  

“唤觉空嗟咨”全诗  

《十月四日夜记梦》  

宋代 陆游  

四客联辔来,我醉久不知;倒衣出迎客,媿谢前致辞。  

客意极疏豁,大笑轩须眉。  

礼岂为我设,度外以相期。  

衮衮吐雄辩,泠泠诵新诗,共言携酒壶,扫地临前墀。  

意气相顾喜,忽如少年时。  

老鸡不解事,唤觉空嗟咨。  

涉世四十年,贤隽常追随。  

尔来风俗坏,动脚堕险巇。  

森然义府刀,谁为叔度陂?起作四客篇,捕影吾其痴。  

④注:典故。典源出处《新唐书·柳仲郢传》:“仲郢字谕蒙。母韩,即皋女也,善训子,故仲郢幼嗜学,尝和熊胆丸,使夜咀咽以助勤。”《南部新书》亦载。  

(释义用法):唐时柳仲郢母教子有方,仲郢好学,夜读咀嚼熊胆丸,因其味苦,可振奋精神,后以此典指贤母教子,也指苦读。  

刘玳对应王崇庆诗写的是王鹗在家苦读“书窗兀坐照萤丸”。熊胆丸提神,螢丸充饥提神,总之状元来之不易。  

以上仅举例几首诗就能说明,明嘉靖开州志里,八景之一的东寺晓钟景点,毋庸置疑,是王尚书领着一班州官赋诗礼赞的前朝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谥号文康公王状元王鹗。22首诗彰显了濮阳市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是为官之道的优质教材,是对元史的补充。东寺晓钟是文旅事业优质亮点。王崇庆在自已修的史志中,不会拉一班人来吹捧自己。生拉硬扯说太平兴国寺是东寺晓钟的非主流观可以休矣!  

 




责任编辑:冯牧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