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频道栏目 > 文化•旅游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濮阳县渠村乡举办“2023•濮阳市第三届黄河民俗文化论坛”活动

作者:张西恒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2-23 10:33:06   

图片1.png

2月20日,濮阳县渠村乡举办“2023•濮阳市第三届黄河民俗文化论坛”活动。  

图片2.png

活动由濮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濮阳市家风文化研究会、濮阳县文联、河南省寿星文化研究中心、公西集祭黄河祈福活动办公室联合举办。作家、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任编辑张舒娜,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委员、教授、水文化专家毕雪燕,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濮阳市文联副主席、濮阳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刘小江,濮阳市家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志彪,渠村乡党委副书记杨志翔,濮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邢瑞星、陈志峰,民俗作家、厚重濮阳公众号创办人王立旗,濮阳县黄河湿地中心副主任张洪北,渠村乡副乡长李嘉明,濮阳市摄影家协会原主席姜玉彬,濮阳县文广旅体局产业办主任单孝东,徐镇寿星文化博物馆馆长魏月忠,以及黄河民俗文化爱好者共40余人参加论坛。  

人之夭寿在元气,国之盛衰在民俗。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国人的根与魂,各位嘉宾就上古文化与黄河变迁、豆腐腰与地上悬河、黄河治理与生态保护、黄河风情与民俗摄影、自然黄河与人文黄河、儒家大成与二贤汇聚、文化论坛与平台建设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传统文化崇尚伦理道德、注重人文理性、强调和谐观念、倡导忧患意识,黄河民俗文化是中国文明的瑰丽宝藏,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对延续古典之美、增加民族凝聚力、丰富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图片7.png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无论从代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城址、青铜器三要素,从文明时代的标志——社会分工、私有制和阶级、国家出现,还是从考古发现、历史记载、民间传说来看,沿黄地区都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祥地,长期占据华夏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毕雪燕开宗明义,阐释黄河文化的重要意义。王立旗则从黄河三次大改道、秦始皇跑马修金堤、黄河故道觅踪、公西集黄河祭祀中的避害祈福传统等方面,详细解读了黄河在濮阳善淤善决善徙的历史与遗迹。  

“小浪底建好后,黄河改道、洪涝等灾害基本不再发生。自然黄河已经治理好,人文黄河则需要大力弘扬。”张志彪长期致力于儒家思想形成、家风家训传承等文化研究,从九州四渎、老济水、古清河、蚌塑中华第一龙、孔子居卫等方面,论述了濮阳在上古文明、儒家经典、姓氏发源等方面的独特地位。他还饶有兴趣地讲解了濮阳无酒不成席、濮阳倒酒礼、结拜义气传统的传统与故事。“我有几十万张照片,都是关于黄河民俗的。我对黄河民俗可谓痴迷,越拍越想拍,怎么都拍不够!”姜玉彬的发言瞬间引起阵阵热烈掌声。  

刘小江说:“公西集祭黄河祈福活动千年活态传承、黄河豆腐腰申遗、河南省黄河文化之乡申报等工作正在逐步开展,黄河古村落文化调查结晶《黄河岸边小甘露》一书已经出版,黄河民俗挖掘整理、黄河精神传承弘扬任重道远。濮阳是上古文明发祥地,黄河在这里人类奇观般高高悬起,中华第一龙的荣光将这里照耀,伏羲、颛顼、舜帝、仓颉、蚩尤的故事在这里代代流传。豫北明珠、黄河明珠、龙都濮阳,是黄河文化集聚地,传统民俗富集区。尤其公西集村,孔门72贤公西华的故乡,村内建有闵子骞、公西华二贤祠,是孔子周游列国时儒家思想重要形成地,文化底蕴深厚、开发潜力巨大。”  

图片8.png

论坛中,张舒娜直呼收获满满、启发频频,对渠村乡亚洲第一大闸、公西集村旁省级黄河湿地公园大加赞赏,对公西集村周边宜居舒适的生态环境几番点赞,对兴建黄河文化博物馆、家风孝道文化展览馆等建议深表认可,对众爱德文化、三强鸽子食品、郭氏枣醋品牌、龙文化产业等企业热心民俗予以称赞。张舒娜呼吁做大做强濮阳市黄河民俗文化论坛平台,凝聚更多文化学者、商界精英、民俗爱好者,进一步挖掘黄河文化、弘扬黄河精神、讲好黄河故事。




责任编辑:冯牧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