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是片红色的热土,单拐、李桥、颜村铺、将军渡,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书写着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诉说着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故事。10月12日,应清丰县瓦屋头汉寨内村委会邀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濮阳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刘小江、濮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王爱琴,市政协委员、唐宫总经理张憬竹,民俗专家赵建刚、张西恒、安守训、刘敬伟、王向科、陈正达,清丰县非遗中心主任闫晓利等,走进黄河故道“千年古村落、红色汉寨内”——清丰县瓦屋头镇汉寨内村,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韵味,挖掘黄河故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激活慷慨激昂的红色记忆,积蓄乡村振兴的澎湃力量。
汉寨内村据传系曹操屯兵处,旁边有东草场、西草场等村庄,以及后马道、古寨墙、烽火台、古路沟、老建筑等遗存。数千年来,汉寨内村流传着英雄故事传说,崇文尚武之风颇胜,汉寨的传说、张氏祭祖等传统在周边及妇孺间广泛传播,稀有剧种、木桶制作、特色烧饼、五香牛肉、磨香油、中医药、酿醋、武术、剪纸、舞龙舞狮、麦秆画、纸花灯、高跷秧歌等传统技艺广受赞誉,为弘扬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丰富载体和雄厚基础。
抗战时期,面对日寇疯狂侵略,汉寨内村民在党的领导下迅速团结起来、抵抗侵略。村内第一名党员张殿元1928年入党,随后张云舞、张超、张策、张廷珍、张义关、张秀峰等48名党员相继入党。在汉寨内村村室前,一通烈士纪念碑无声诉说着感人的革命故事,乡贤张怀勇说:俺村有八个抗战时的烈士,听长辈回忆抗战故事,每每被他们坚定不渝的革命精神所感动,被他们的赴汤蹈火的革命情怀所感染,激励当代人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乡村振兴中大展宏图。
值得赞誉的是,汉寨内村在抗战时期曾被称为“清东莫斯科”,是一个著名的红色堡垒村,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宋任穷、段君毅、黄敬、晁哲甫等在这里举办抗日培训班、抗日动员大会或住宿,抗战时期著名的“四支队”重要驻地,为第一届清丰县委所在地,走出了张超、张策、张曙光等3位部级干部,他们无论在中国二汽、中国第一重型机械厂等工业重地,还是在中组部、劳动部等部门,均严格要求自己及子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席刘小江说,汉寨内村传统文化积淀深厚,传统故事丰富多彩,传统技艺流传广泛,红色基因根深叶茂,亟需在发掘、总结中弘扬,打造红色汉寨、文化汉寨、非遗汉寨的闪亮名片,在乡村振兴中发扬传统、再立新功。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