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频道栏目 > 文化•旅游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家乡的土坯房

作者:白洁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6-27 17:34:45   

我的老家是濮阳县南边的一个小乡村,因过了金堤河离县城有20公里,大家都俗称我们是下堤的。当时下堤是贫穷的代名词,因为在金堤以南,总是遭受黄河决堤的侵害,淹没庄家、房屋,所以每个村里都有一个防护堤或者寨墙。  

DCA361DB-9430-4941-9EB2-60A7AAEBB354.jpeg

我家在村子里的最西头,紧靠着寨墙。记忆里,家里房墙下面半米是用蓝砖垒的,半米以上是用土坯垒的。房顶是用泥浆混合着芦苇搭成的,远远望去就像一个披着蓑衣的老人站在那里。村子西面的淖边有上好的胶泥,是做土坯的好材料。爷爷和叔叔用架子车去挖几车拉到院子里,胶泥里掺上麦秸杆,加水和好,就可以脱坯了。脱坯看着好玩,却是一个重体力活。脱坯的人要抱起十几斤重的装满泥土的模具不停地站起蹲下、跑来跑去,一次两次没什么,重复做上千次这样的动作,劳动量之大可想而知。一天下来,再强壮的劳力也累得直不起腰来。看着爷爷和叔叔们汗流浃背的,当时我曾天真地问爷爷为啥不买砖盖房子,爷爷哈哈大笑着说:“等你长大了,让爷爷住你的砖瓦房吧。”看着爷爷和叔叔们脱好土坯,然后凑着夏天的好天气,在麦场里晒上几天,就成了一个个的大土砖。晾晒好的灰白色的土坯垒摞在场里,好似孩子的积木。趁大人不注意时,我曾经偷偷地试搬过一个土坯,竟然没有搬动。那时的我知道了制作土坯的不易,生怕一不小心弄烂一个,白费了大人的功夫和力气。  

8C4414C5-0672-420D-8C7E-39D4AAB36932.jpeg

到秋天时,老家的土坯房建好了。虽然低矮,墙壁也能抠下土渣来,我还是满心喜欢。屋子里有一股泥土的芳香和清新,夏天外面骄阳似火,屋子里则是阴凉的。到了冬天,爷爷会在屋门挂上一个绣花的大厚布帘子,上面有个五边形的纱网能透光。在屋里,爷爷经常会生柴火取暖。我们小孩在外面跑着玩累了,小手冻得通红通红的,就回到屋里烤烤手,有时候不小心会把大花袄烤个窟窿。土坯房留有两扇厚重结实的木格窗。窗户是推不开的,上面裱着一层薄薄的白纸。晚上,月光穿透薄薄的纸,为室内镀上一层淡淡的银光,柔和而又恬静。到了冬天,爷爷会买了厚厚的油纸钉在窗户上,既挡风又透光。房门是两扇厚重的木门,每当开关门的时候总是吱吱的响。里面是用长条木头做的门栓,门的顶端是一长一短的两根铁链,搭在高高门框上端的铁鼻梁上,一把铁将军牢牢地锁住大门。  

5BC915D5-6C54-4783-BF96-BBA67043AC64.jpeg

在我家堂屋的东墙上挂着一个黑色的广播喇叭。晚饭后,邻居们总喜欢来我家,围坐在墙根下听刘兰芳播讲的长篇评书《岳飞传》《杨家将》,他们嘴里吸着旱烟,听得聚精会神。刘兰芳声音洪亮,声韵铿锵起伏,讲到激动时高亢嘹亮,语言风趣幽默,气势磅礴,干练中透着豪迈,把人物描述得活灵活现,听了仿佛身临其境。我们都听得入了迷,为岳家军和杨家将的英雄们的曲折遭遇担心不已。爱戴英雄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精忠报国,憎恨奸臣们为了权力和金钱出卖自己的国家。评书每说到紧要关头时,说书人都会说出“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此时总让人感到十分的遗憾。眼前依然不断地幻化出鼓角争鸣、刀光剑影的画面,随之想听下文的迫切心情让人欲罢不能。  

爷爷是族里的长辈,也是见过世面的人,在族人里很有威望。近门的堂叔堂伯和邻居们经常到家里去找爷爷问一些事情,请教一些问题。他们蹲在柴火旁边,吸着旱烟,商量着事情。柴火的火焰跳动着,旱烟锅里的烟头忽明忽暗着,布满皱纹的脸在袅袅的烟雾里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他们虽然偶尔叹气,但总是稍纵即逝,随之被希望和喜悦的音调所代替。这满屋的烟火味和泥土香,是老屋冬天特有的味道,是记忆中特有的情愫。  

进入腊月二十以后,我家里就更加地热闹起来。爷爷精通四书五经,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邻居陆续到我家请爷爷写对子。他们只需带上红纸就行,笔墨和春联的词由爷爷全包。每年这个时候,我家屋里就飘着墨香,邻居进进出出,欢声笑语,相互打着招呼,那气氛和情景,现在回想起仍十分温馨。看爷爷写春联是一种享受,编词的规律、写春联按字数叠格子,爷爷常常边写边讲给我听。我清楚地记得我曾抄写过家里的对联内容,上联是“耕读传家仁义家声远”,下联是“孝德立本温良福泽长”,横批是“祖传读耕”。当时我不太理解对联的内容,如今想起,我想这是爷爷对家风传承的希望吧。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的经济日渐腾飞,乡村的住房面貌也焕然一新,往日的土坯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红砖瓦房,虽然装饰较少,但是结实牢固。近十年来,村里又跃然出现一排排二层瓷砖楼房和神气的小洋楼。老百姓原来过去想不敢想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实现了。曾经的奋斗与坚守、执着与念恋,都变成了现实。是党和政府圆了农民的梦,我想我们这些“小梦”也该是伟大“中国梦”的一部分。爷爷如果活到现在,他一定会挥毫泼墨为乡亲们写下一副副赞美幸福生活的对联。  

虽然时光流转,童年已去,但土坯房的温暖印记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责任编辑:冯牧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