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22年11月10日是中国石油之父地质学家孙健初先生逝世70周年,为了纪念孙健初先生,我们选编了10篇院士专家撰写的回忆文章,介绍孙健初的事迹,宣传孙健初的精神。本文转载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武衡同志的文章。
孙健初,字子乾(1897年——1952年),濮阳县白堽乡后孙密城村人。
以孙健初先生为榜样担当“科技兴国”的重任
今天,我们聚会在一起,纪念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孙健初先生,我觉得非常有意义。20世纪很快就将成为昨天,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人,都是应该回顾的。我们在孙健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缅怀他、纪念他,就是回顾他的历史功勋,回顾我们石油工业发展的历史。
刚才我们看了《孙健初》的专题片,听了同志们的发言,我很受启发,很受教育。孙健初比我大十几岁,我今年已经80多岁了,在我们这个年龄阶段,大体上都有20世纪前期的经历。那时,人民痛苦,国家破碎,有觉悟的、有历史责任感的志士同仁,都提出过要“科学救国”。但能不能救国呢?救不了。“九·一八”事变后,我在北京读书,那时叫北平,纪念“九·一八”国耻却被认为是犯罪,当时爱国活动要被取缔的。孙健初一心要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来拯救中国,是很困难的,也是实现不了的。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叫“科技兴国”,不是“救国”,而是“兴国”了,把科学技术在国家建设、国家发展上的作用、意义,都充分地表现出来。同时给我们搞科技工作的人提出了非常伟大、非常艰巨、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科技工作者,应该学习孙健初先生的精神,担当起“科技兴国”的责任。
石油工业是高科技密集的行业,科技对发展石油工业是至关重要的。我在科学院参加地学部会议时,或去国家地震局时,总爱向他们强调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不然,我们就发展不了。我听当时的部长李天相说,大庆油田现在搞第三次采油,又可以稳产15年。我听了很振奋,这等于我们又发现了一个大庆油田,可以节省多少人力物力,节省多少时间啊!时间就是效益,就是生命,时间上的竞争也是很厉害的。
我对石油工业虽然也有过接触,总的来说是接触不多,但是我还是想了解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去年我去了一次玉门。我瞻仰了孙健初的纪念碑,也看了王进喜的塑像,也看了第一口油井,我有很多感触。为什么我要去看看,玉门的同志觉得那里的海拔高、气压低,恐怕我这个老头子身体受影响,建议我住在酒泉。但我为什么要谢绝这些同志的好意呢我就是要亲眼看看。我在延安时,就调查过延长、延川的油田,我那时知道延长的钻机运到玉门去了。那个时期,陕甘宁边区虽然打出了油,但产油很少,我们都是点豆油或柴油灯,窑洞被熏得黑乎乎的。我虽然没有见过孙健初,但我在延安就知道他,所以我就要去玉门瞻仰他的纪念碑,纪念碑上嵌着他的遗像。我还读了纪念碑上的碑文,看了他开拓玉门油田时的遗址。那真是好的历史教材,叫我们懂得什么叫做开拓精神。没有他这种大无畏开拓精神,就没有现代化的玉门油田,也就没有以后石油工业的发展。解放后,我国石油工业几乎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这本身就是对孙先生的最好纪念。当前,石油工业面临的问题还不少,我听说,现在的石油还是不够用,还要花大力气寻找新油田,甚至到国外去合作生产。我希望我们石油工业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有一个更大的发展。没有石油,没有动力,就什么也没有,什么事情也发展不了。我相信,我们的前景更加美丽,我们的石油工业更加辉煌,因为我们有着以孙健初先生为代表的石油战线的广大工人和科技工作者,有以王进喜、王启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作者,我们就会更加雄伟地立于世界石油之林。
1997年8月18日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