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频道栏目 > 文化•旅游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重要发现!二十四节气发源地在濮阳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1-12-23 10:33:43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在国际气象界,它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因此,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何地?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两说:一说源于今河南登封,因登封至今还保留着始于西周的“周公测景(影)台”;一说源于今河南濮阳,濮阳是伏羲、颛顼最初制定二十四节气的地方。1987年8月,考古人员在豫北濮阳西水坡一处仰韶文化遗址上,发现了一座用人骨和蚌壳摆塑的神秘墓葬。墓内出土物经碳十四检定,为距今6500前的遗物。墓主为一壮年男性,身长1.84米。墓中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被誉为“中华第一龙”。不少学者根据墓主人身份地位及墓内遗存所反映的天文学文化内涵,认为墓主人就是人祖伏羲。有人还根据墓葬形制,绘制出了二十四节气太极历法图。

“测影定节,观星定侯”。二十四节气,是根据上述二十四个节日正午标杆的影长(俗称“日晷”)为依据划分的。但文献对二十四节日影长,有两种不同的记录。最早记载二十四节气日影长度的书籍是《周脾算经》,书中陈子师徒说:“冬至咎长丈三尺五寸”。对这一数据,唐代李淳风提出了疑问。他在《周脾算经注》中说:“按《宋书·历志》所载,何承天‘元嘉历’咎影,冬至一丈三尺。……司马彪《续汉志》所载‘四分历’影,亦与此相近”,认为陈子师徒所说的冬至日影数据是不对的。他自己通过测量,得出数据和《宋书·历志》《元嘉历》《续汉志》记载相同,应为“一丈三尺”。濮阳市著名民俗专家田聚常经过认真研究,发现两个数据并不矛盾,它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测影地点而测量而造成的。

《晋书·律历志》记载:“昔伏羲始造八卦,作三画,以象二十四气”。2021年12月21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节。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刘小江、濮阳市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志民,组织濮阳天文学者刘行军,民俗文化专家田聚常,地方文化学者王立旗等人,在“中华第一龙”出土地—伏羲墓南300米处,用原始土制测影器材八尺(古周尺,每尺为23厘米,共计184 厘米,和墓主人身高同)标杆,进行了冬至日正午影长实测,发现此处冬至日正午影长为311.2厘米,和陈子师徒回答最早冬至日正午影长(13.5周尺X23厘米=310.5厘米)仅差7毫米。田聚常说:“这些误差可能因测量器材原始或测影点远离伏羲墓(墓地原址现为水面)址等原因所致。

濮阳冬至日正午实测影长可证,“中华第一龙”出土地,为上古时期伏羲“以象二十四气”最早测影原点,也就是陈子师徒所论制定《周脾算经·二十四节气》测影原点无疑。而李淳风《周脾算经注》所说“冬至正午影长)一丈三尺”也不错,因为那是西周及以后历代天文学家在登封“周公测景(影)台”测得的冬至正午影长数据。

刘小江主任说:濮阳历史悠久,是上古三皇五帝主要活动的地区,经出土文物、遗址、伏羲观星台传说、颛顼造历台传说、西水坡45号墓星象图案等证实,濮阳和二十四节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经著名民俗专家周庆安、田聚常等老师的调查研究,证明濮阳是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地。




责任编辑:冯牧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