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频道栏目 > 文化•旅游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张公艺羽裘献唐王

作者:成臻  文章来源:濮阳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21-09-13 22:34:52   

16BB6B77-B639-41B1-9883-87D7935A089B.jpeg

张公艺是河南省台前县(原寿张县)人,唐代乡贤。在河南山东一带,甚至全国各地“百忍堂”后代中,张公艺的故事流传很广。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唐王访贤”。

《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载:“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世同居,北齐时东安王高永乐诣宅慰抚旌表焉。隋开皇中大使邵阳公梁子恭亦亲慰抚,重表其门。贞观中特勒吏加旌表。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高宗为之流涕。

 18300C1E-503C-444A-BAD1-28FBB03F9472.jpeg《资治通鉴·唐纪一七》也说:“寿张人张公艺九世同居,齐、隋、唐旌表其门。上过寿张,幸其宅,问所以能共居之故,公艺书忍字百余以上,上善之,赐以缣帛。”  

事实上,唐王访贤过程中,还有诸多细节,史书没能记述。如“击鼓鸣食”“百犬等食”“幼子分梨”等等。“羽裘献唐王”即为其中之一。

3E144155-0BFD-4F2A-B9E7-AD57C94E05D9.jpeg

唐王访贤发生在麟德二年(665)。10月,唐高宗李治偕皇后武则天从东都洛阳出发,去泰山封禅。11月到达寿张地面,驻扎在离张公艺家古贤村4里路的符家路口和程岗两村,高宗与武皇后到古贤村去寻访张公艺。

张公艺见到皇帝来访,十分激动。高宗皇帝为了探究和验证张公艺“九世同居”的秘密,进行各种测验,如上文提到的“击鼓鸣食”“百犬等食”“幼子分梨”等。尤其是见张公艺写的100个“忍”字,高宗似乎理解张公艺的苦心。

高宗与皇后武则天因微服到访,銮驾停在4里以外。时值隆冬,雪花漫舞,寒气逼人。张公艺见皇帝皇后衣着单薄,对高宗说:奴家自制羽裘,可否献与万岁御寒?高宗问道:你家里自制羽裘,可养有鸭鹅?张公艺说:此地河流众多,既有大河如济水,又有小河如清水河、沙河、土河、里河、赛河等。百姓养鸭养鹅十分普遍。奴家门前即有河流,养鸭鹅何止百千?奴家制作羽裘为冬衣,采用上好羽绒,既轻又暖。还用羽绒制成裘寝卧具之类,并将羽毛染得七彩,供童稚们娱乐。高宗和皇后武则天披上羽裘,顿感暖意融融,龙心大悦,赞曰:此羽裘锦绣不及也。张公艺又招来十几个孩子,个个身披彩色羽毛斗篷,头戴彩色羽毛花冠,像一群色彩斑斓的大鸟,在大厅里翩翩起舞,引得高宗不住击掌称善。

张公艺宅前河上建有一座简易木桥,是张公艺个人出资修建的。高宗身披羽裘,迎寒风而立。见桥十分简陋,即敕修一座石桥,后称“古贤桥”。此桥历经千余年风雨,至今保存完好。

ECA9B5BE-2E8E-4803-AAFD-4191581FA6A9.jpeg回到长安后,皇后武则天即把染成七彩的羽毛装饰于宫廷乐舞的服装上。后来,安乐公主用羽毛制成百鸟裙,披在身上。《新唐书·五行志》记载:“安乐公主使尚方合百鸟毛织二裙,正视为一色,傍视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而百鸟之状皆见。”《资治通鉴》也有记载:“安乐有织成裙,直钱一亿,花卉鸟兽,皆如粟粒,正视旁视,日中影中,各为一色。”

意思是说,安乐公主这条裙子随视角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颜色,更绣有小米粒一样大的花卉鸟兽,可谓巧夺天工,花费达数亿。这大概是最早的“羽绒服”。

1C3EE64A-3ED7-4FDF-97A1-66FA07E787A2.jpeg

千余年来,台前一带不断延续饲养鸭鹅的传统,羽绒加工逐步成为遍及乡村的支柱产业。目前,台前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羽绒生产加工基地,被授予中国羽绒之乡、中国优质羽绒基地称号,有“世界羽绒看中国、优质羽绒在台前”之美誉。




责任编辑:冯牧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