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寺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那时的八公桥叫晋陽城。当时佛教传入中国才三四百年,豪门才女,建寺修行,成为时尚。古都洛阳宫内有一公主,很有才华,厌烦宮内斗争,出外游玩来到晋陽城西南3华里处,看到这里山青水秀,林茂草盛,空气清新,心中喜欢,就决定建座寺院在此清修。因为公主就是凤凰,所以当地人叫“迎凤寺”。北宋初,1004年,澶渊大战,宋真宗征北时,把八公桥云峰寺做为行宫使用,并在此遥控指挥了澶渊大战。事后,迎凤寺就改称为“迎皇寺”。一千多年后至今,老百姓在民间仍习惯叫“迎凤寺”或“迎皇寺"。金代元代时期不能再迎宋朝皇帝了,就改名为“云峰寺”。明代开州志上吏部尚书王崇庆说:“因天晦时,仿佛见有云峰之现,遂相传以云峰名之。”以后,官方就以“云峰寺”之名传承下来。我地云峰寺历史上规模很大,与苏州“虎丘寺”又是同建于西晋时期,所以如碑文所载,“称名胜于中原”。宋朝时,苏东坡的诗友,大才僧清顺尊者被派到“云峰寺”做方丈。因为“云峰寺”有个才僧,王鹗在云峰寺读书,才培养出像王鹗这样的全国文状元,这就是有高师才有高徒。据后考察,王鹗是现在的八公桥集人。王鹗出生在金代,出生时家乡八公桥属曹州府东明县管辖,到元代在忽必烈手下做翰林学士承旨,相当于内丞相。这时,王鹗故里八公桥归属大明府开州东明县管辖,所以王鹗是我地产生的状元,是云峰寺培养出的状元,这是我们当地人的荣耀,濮阳地区八百年来就出这一个文状元。到大清嘉庆年间,云峰寺占地还有120亩之大,“宫殿叠奇,凌云翘角,气势恢宏”。现在只剩6亩,同时期的苏州虎丘寺从早期的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260多亩。1270年,状元王鹗从忽必烈朝中辞官回到老家八公桥,为还愿重修云峰寺,重塑大佛金身,并在云峰寺东侧盖别墅叫“龙泉阁”,后改为“延寿寺”。这期间,忽必烈每有疑难军国大事就派人来别墅问计于王鹗,这说明王鹗当时在忽必烈朝廷里才华多受重视。王鹗没儿有一闺女,1342年,王鹗的后人亢(康)宗(女婿周铎之子周之纲)把王鹗的别墅“延寿寺”捐给云峰寺,合称“云峰寺”。百姓把延寿寺叫“东寺”,老云峰寺叫“西寺”,使八公桥云峰寺成了我地区唯一分“东”“西"二寺的佛教圣地。明朝南京吏部尚书王崇庆带领地方州官来到云峰寺,为王鹗写下了赞美诗句20首,并将云峰寺命名为当时开州八景之一“东寺晓钟”。云峰寺在二方面军占据八公桥时被拆毁,木石砖瓦被孙良诚部修了碉堡工事,此后寺院处于长期荒废状态。改革开放后,周围十八村一些善士四处化缘,在旧址上建成了小规模寺院,延续了云峰寺的遗存。濮阳云峰寺,公主、皇帝、丞相都住过,李好文、李可道、卢克柔、魏诚甫、安九延这些高官纷纷给寺院写碑文。这厚重的文化传承,是濮阳地区任何寺院都比不了的,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份历史遗产。2018年,行帆师父发愿重建古刹,重振历史辉煌,把云峰寺厚重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经多日的规划设计,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将展现在我们家乡,一个有厚重历史文化的旅游景点,将越来越引来众多信徒及文人雅士,前来朝拜和游玩。我们一定在党的领导下,将寺院办成一个促进文明、促进和谐、造福一方的公众活动场所!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