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1月11日,30年代入党,具有60多年党龄的国家电子工业部原副部长、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会长、原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兼重庆理工大学校长、电子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蒋崇璟教授,以一位83岁老友的名义,向时任国家信息产业部(原国家电子工业部)信息中心企业处处长兼全国电子产品登记办公室主任、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年方41岁的于凌宇同志,亲笔书写了中英两种文字的深情赠言函:“忠诚锁住权利滥用,效率开启建设之门—于凌宇同志指正,83岁老友,蒋崇璟”。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的高级干部,著名教育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贺龙元帅非常赏识的老部下,中央军委副主席刘伯承元帅的侄女婿(蒋崇璟夫人刘佥泰,虽是刘帅侄女,但因为一直跟随刘帅生活,刘帅视为亲生女儿),如此平易近人的谦虚态度,言传身教的长者风采,亲切勉励青年党员、青年干部和青年专家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对党忠诚、廉洁勤政的深情寄望,关切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后继有人的担当意识,自觉党性,坚定信仰和奉献精神,令人由衷敬佩。
1998年12月,于凌宇同志主编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腾飞》一书,由中央领导、部领导题词,部领导题写书名并担任顾问,向世人展示了新中国成立近半个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蒋崇璟老部长又受邀为该书欣然题词致贺:创一流质量,振兴电子信息产业——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腾飞》题。
蒋崇璟老部长在离休之后,作为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会长,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对促进中国电子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电子科技的进步、电子工业的发展和电子行业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改革创新,多年来,一直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早在1997年5月15日,时任国家电子工业部国营第七九四厂党委宣传部长兼信息处长、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的于凌宇同志,受厂党委委托,就曾邀请他为该厂与外商合资组建的“郑州华翔电子有限公司”题名,他欣然应允,连夜题写,并特意加盖了由著名篆刻家、国家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院总设计师、总工程师郑兆煌刻制的印章,以表重视。还以82岁老友名义,亲笔致函于凌宇处长,谦虚说明情况。由于于凌宇处长夫人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蒋崇璟老部长还特意以校友名义,在信中向其夫人转赠名片,以表校友关心友谊之情。
82岁的老部长、老党员、老专家蒋崇璟和40岁的青年处长、青年党员、青年专家于凌宇,年龄相差一倍多,却建立了多年的深厚友谊,堪称新老共产党员、青老领导干部和青老科技专家忘年之交的传奇佳话。
后来,时值2000年6月9日,在国家电子工业部国营第七九四厂30周年厂庆之际,该厂党委又委托于凌宇同志邀请蒋崇璟老部长题词祝贺,以肯定战略三线电子军工企业为新中国国防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鼓励电子军工科研人员和产业工人再接再厉,再立新功。蒋崇璟老部长受邀后欣然应允,挥毫题写:三十年业绩可喜可贺,面向未来任重道远—国营第七九四厂三十周年厂庆致贺。
据新华社和人民日报报道:蒋崇璟(1916年4月13日—2019年6月27日),系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于堤村人。1938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9月起先后任八路军第三纵队第二十九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第三纵队第二十七团政治委员,晋绥工业部副部长等。1945年9月起历任西北军区兵工部部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企业厅厅长兼兵工部部长、西北工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院委会主任委员。1950年1月起先后任成都市军管会财委会副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第二机械工业部质量检查司司长,第十局局长、分党组副书记,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等。1960年8月任四川省委第二工业部部长、西南局国防工办主任。1978年6月任第四机械工业部(后电子工业部,现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82年12月离休。曾经兼任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会长、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等职。
蒋崇璟曾就学于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矿冶系,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大多岁月都奉献给了国家的军工事业。他最初进入军工行业,还是贺龙元帅亲自点的将,至今还流传着贺龙元帅“三留蒋崇璟”的动人故事。
蒋崇璟和贺龙的交往,发生在1944年,时任陕甘宁和晋绥联防军司令员的贺龙,为加强抗日武装,决定加强军事工业建设,成立晋绥军区后勤部工业部,急需一批有文化、有技术、政治可靠的人才。就在这时,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的高才生蒋崇璟进入了贺龙的视野。
当时,由于蒋崇璟特别希望去前线部队抗日,贺龙就找他耐心做思想工作,向他讲明了当时抗战形势和部队急需武器弹药的严峻局面,以及军工后勤保障异常重要的战略地位,鼓励他在晋绥兵工业上发挥专业技术特长,为抗战研制提供武器装备做出重要贡献。这让蒋崇璟很受鼓舞,决心全力以赴做好工作。这是贺龙第一次留蒋崇璟工作。
1944年10月,晋绥军区后勤部工业部在陕西省佳县店镇乡勃牛沟成立,王逢原任部长兼政治委员,蒋崇璟、杨开林任副部长。1945年8月,组织上决定让王逢原等奉命赴东北工作,由蒋崇璟接任晋绥军区后勤部工业部部长。
蒋崇璟接任晋绥军区后勤部工业部部长后,就一心扑在了工作上,整天没日没夜的视察工厂、抓紧生产、组织后勤、研究工作;在生活上,坚持艰苦朴素的精神,和普通干部群众一起经受考验,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不搞任何特殊化;注意向同志们讲明革命必将胜利的道理和自己肩负使命的重要性,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为了提高职工的文化和技术水平,工业部克服没有专职教师的困难,动员有文化的给没文化的上课,有专业知识的给没专业知识的讲解,开了文化课和技术课。同时,在他的领导下,工业部还经常开展一些业余文化活动,大家自编自演,举行小型“演唱会”,唱革命歌曲,扭秧歌,唱山西梆子、京剧等戏曲。蒋崇璟还非常重视发挥技术专家的作用,重用技术骨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大家的艰辛努力下,晋绥军区后勤部工业部上下齐心协力、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蔚然成风,涌现出了一大批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
1946年春,国共两党和美国人参加的军事协调处执行部和执行小组成立,由于蒋崇璟政治过硬,军事经验丰富,又精通外语,于是上级拟调他过去。贺龙当时还在前线,知道这一情况后,不同意这样安排,他说:“军事工业非常重要,蒋崇璟不能离开。”这样,蒋崇璟又被留了下来。这是贺龙第二次留蒋崇璟工作。
在蒋崇璟带领下,晋绥兵工业快速发展壮大。到1947年,晋绥军区后勤部工业部已经发展组建为七个厂,职工总数达到4000余人。
1949年5月后,蒋崇璟随军到西安,奉贺龙之命接管西北工学院,除了原来的职务外兼西北工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院务委员会主任。不久筹备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中央要调蒋崇璟到当时的食品工业部工作。西北局在讨论此事时,贺老总说:“中央调人,坚决执行,大力支持,不过让蒋崇璟留下搞军工更合适。”这样,连同之前的两次挽留,贺龙元帅的用人远见,为后人留下了“三留蒋崇璟”的感人佳话。
由此可见,蒋崇璟老部长的卓越工作能力,以及贺龙元帅对蒋崇璟的高度欣赏器重。
于凌宇教授是1977年改革招生制度后,全国十大名校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固体电子学系首届优秀大学生、团委宣传部长、知名校友。
大学毕业后,于凌宇先后在国家大型军工电子企业—国家电子工业部794厂任厂党委宣传部长兼信息处长,在国家电子工业部、国家信息产业部(现工业和信息化部)任处长,正高级专家,于2004年由濮阳市委、市政府作为引进的高层次科教领军人才,调任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科研处长兼院高教研究所所长、院科协副主席、政法系党总支书记,三级教授。
于凌宇教授是中国科协院士专家报告团著名专家,国家教育部信息化专家,国家工信部《新型工业化》杂志副主编,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河南省十大杰出科技新闻人物,濮阳市应急管理专家,濮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濮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濮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濮阳市最美读书人。
为“振兴中华,造福人类”而读书学习,是他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他阅读范围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门类。
他在读书学习中,善于深入研究,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学以致用。在国际性、全国性、省、市级学术会议、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主编或参编技术经济管理专著60多部,获国家、省、市级成果、专利40多项,担任国际性、全国性、省、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高级学术职务30多个。为我国两弹一星、运载火箭、载人飞船、核潜艇、潜射导弹、先进雷达等国防重器的配套电子元器件研制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在大学读书时撰写的万字科技论文《奋攀科技群峰征服浩瀚宇宙》,经全国著名教育家、时任华中科大党委书记兼校长朱九思批示,印发全校师生参阅;他在国家信息产业部工作期间,所主编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腾飞》一书,由中央领导题词,部领导题写书名,向世人展示了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他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主持科研工作期间,为学院提升科研学术水平,获得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防控新冠疫情期间,他作为应急管理专家,为濮阳市委、市政府积极提供科技抗疫对策,受到各级领导好评,国家、省、市、县、著名高校等各级各类权威新闻媒体,对其优秀事迹多次进行了宣传报道;在濮阳市党史、地方史研究工作中,他对濮阳籍革命家、共和国老英雄事迹深入研究,撰写的革命文献,在国家、省、市、县、著名高校等各级各类权威新闻媒体上发布,产生了重要社会影响;他为濮阳在新时代推进强市战略提出的《全力打造濮阳“中国世界双第一”金名片的建议》,在市委濮阳网发布,受到市委、市政府、市文广旅体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和好评;他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创作的《神州天地颂—敬献我党百年华诞》诗作,获国家、省、市、著名高校等权威媒体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他作为濮阳市红色宣讲员,所提供的红色故事素材,受到国家、省、市、著名高校等各级各类权威媒体高度关注,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是党中央在建党百年和建国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重大战略部署。
党史是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是最丰富的营养液,是最有效的清醒剂,记录着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蕴含着信仰、信念和信心。
党中央要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革命家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烈士的故事、老区的故事等一系列红色故事。
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要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要利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代际相传的精神薪火。重温红色故事,讲好红色故事,可以激发党员干部的爱党爱国情怀,让革命精神赓续弘扬,让英雄精神薪火相传。讲好红色故事,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
而红色基因,铭刻着中华民族的红色记忆,蕴含着红色血脉,凝结着红色传统,是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魂、生存之根、发展之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作为新时代的红色传人,我们要继承先辈们的光荣传统,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永远镌刻在鲜红的旗帜上,渗透到祖国大地上,流淌在神州江河里,融入到世代中华儿女的血液中,奋力谱写出盛世强国的壮美新篇章。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