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耕雨读、勤俭苦干和忠厚传家”是我家的家训和家风。它是由曾祖父王炳文和祖父王好德提炼而成,已有将近百年的历史。
曾祖父是清末秀才,但主要角色是农民。在那个年代,他最大的愿望是家人都能吃饱穿暖,都能平平安安。在此基础上,他也渴望孩子们能靠读书考取“功名”。因此,“晴耕雨读”成了他心中的理想向往。
曾祖父生活在农村,无权无势,从不奢望天上会有掉馅饼的好事儿。他认为家里的一切幸福和财富,唯有靠自己和家人们辛勤的劳动和智慧换来,为生存计为稻粱谋,“晴耕”成了必修课。受此影响,全家大人小孩儿从无懒人,都踏踏实实本本分分。
雨天,他怕孩子们外出惹事儿,就手持戒尺把孩子们关在家里读书习字。受他的教诲,我爷爷和二爷都识文断字,为他们后来走上革命道路提供了基础。爷爷尝到了有文化的甜头,更加重视孩子们的读书,已不拘限于“雨读”了,父亲和我的两个叔叔都去了学校上学,他们也都有了较好的工作。因父辈们更加重视孩子们读书,到我这一代,已出了一个博士、一个硕士、六七个教授和副教授了。受“雨读”家训家风的影响,我们的下一代都是大学生,已有四名硕士了。
曾祖父的第二个人生信条是忠厚待人忠厚传家。他曾多次对后人说,咱既要忠于咱的国家,又要善待他人。做人要不坑不蒙不拐不骗,要善待他人特别是有困难的人,他人有难有求,咱要能帮尽帮,更不许耻笑落难之人。他还常说,忠厚传家也要善待家里的亲人,平等相待,尤其是夫妻感情要好才能培养出更好的下一代人。要善待家里不听话的小孩儿,自己的孩子爱不起来也要爱,大人要以自己的忠厚包容孩子的一切,用大人无声的行动、付出和时间来温暖感化孩子。
我们家族曾出过几位“犟筋”,但他们都在“忠厚传家”家风家训的感召下,最终也都成为敢于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奋斗的孝顺儿郎!我们家家庭成员和睦,很令周边邻人羡慕,在老家周边村里有戏言:生女当嫁理直北街王家。
后来祖父又在家风家训里添加了“勤俭苦干”。他认为,一勤天下无难事,一个人一定要持久地用心干活儿和工作,同时要节俭。家里的东西能用的尽量用、能修的尽量修、能省的尽量省。他常说“吃不穷,穿不穷,不会打算就受穷。”我认为他说的“打算”就是“节俭”。受“勤俭苦干”的影响,我家的人工作都很努力都会节俭,都是过日子的好手,都靠自已的劳动过着幸福而殷实的生活。
“晴耕雨读、勤俭苦干和忠厚传家”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百年幸福的三件“法宝”。在社会主义新时代里,这个家风家训永远鼓励我们每个人都不忘初心、奋力前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中,我们全家人也要献上自己的最大力量!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