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南昌的娇美。因其是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在人们心中又平添了无限的壮美。
建军节前夕,我为着壮美而去,再次走进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序厅中,一杆雕塑的钢枪拔地而起,似是刺破天穹,有力的手扣动着扳机,仿佛发出接连不断的枪声。
这是具有神圣意义的一杆枪。枪声从凌晨的南昌城头响起,回荡在历史的天空,已近百年。
1 走进展厅,就走进了风雨飘摇的旧中国。枪声在不绝于耳地鸣响,那是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凶残地大屠杀。
20世纪初,南中国大地上“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的口号响彻云霄,国共两党领导的大革命,撼动着封建和旧军阀的统治。
有人为了革命,有人利用革命。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在北伐军占领南昌后背叛了革命。1927年3月的一天,一艘炮舰开进上海高昌庙码头,载来了包藏野心的蒋介石。他游说上海滩,栽赃共产党,酝酿着反革命政变。其面目十分狰狞:清共!宁可错杀一千,不许一人漏网!
4月12日凌晨,上海浓云密布,细雨霏霏。装扮成工人纠察队的青红帮流氓,冲向总工会等地,嚎叫着,打砸着,砍杀着。窥伺的国民党反动军队以“调解工人内讧”为由,将上海工人纠察队全部解除了武装。随后,大屠杀开始了。
4月15日,广州的国民党反动派也发动了反革命大屠杀。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西等地也以“清党”名义,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肆屠杀。
4月28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在北京遇害。
一时间,南方的国民党、北方的军阀,几乎同时对共产党举起了屠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在一片白色恐怖中付诸东流,共产党人的鲜血染红中国大地。
2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将中国共产党逼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前方的路在哪里?
在主展区里,朱德使用过的刻有“南昌暴动纪念”的驳壳枪无声地告诉我们:路就在以革命的武装反抗反革命的武装!
1927年7月27日,朱德在他的南昌花园角2号寓所接待了周恩来。此前,周恩来、李立三、谭平山、邓中夏等人在九江商议,尽快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叶挺、第二十军军长贺龙十分赞同。随即,中央决定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4人组成党的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迅速赶往南昌。
3天前,叶剑英为南昌起义做了一件具有决定意义的大事。他时任第四军参谋长,在得知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欲制裁叶挺、贺龙,将所部调离九江,便不顾个人安危从庐山赶到九江通知二人。之后,叶挺率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贺龙率第二十军先后开赴南昌。
洗马池旁的江西大旅社,是座银灰色的漂亮建筑,中西合璧,虽然仅仅4层,在当时也算巍峨。其96个房间被贺龙的部队全部包下,局外人不知道这里将被载入史册。
待恽代英、李立三、彭湃等人赶到南昌后,前敌委员会正式成立。此时,能否“打响第一枪”论战又起。张国焘带来共产国际有关南昌起义的复电:“如有成功把握,可以暴动,否则不可动。”为此,他犹豫不决,周恩来等人坚持起义。
7月31日晨,叶挺获悉张发奎要来南昌,汪精卫、孙科同行。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起义如箭在弦,争论不得不戛然而止,前敌委员会当即决定8月1日4时举行起义。起义军规定了服装标志:脖子上系红领带,胳膊上扎白毛巾,手电和马灯蒙有红十字标志,口令为“河山统一”。
当时,很多街道都有了起义军的岗哨,气氛非同寻常。在朱德的寓所里则有着表面上的轻松欢快,按着前敌委的要求,他请来熟悉的几位敌军团长喝酒、打牌,使部分部队没有了指挥官。
大战在即,却出现了意外,第二十军一团一个副营长投敌,起义消息泄露。贺龙将情况报告周恩来之后,前敌委当机立断:起义时间提前两小时。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起义的枪声划破夜空。战斗在大校场营房、新营房、贡院、松柏巷天主堂等处出其不意地打响,敌军或被歼,或被俘,或逃窜。经过数小时的激战,起义军大获全胜。
3 由此,中华大地上燃起武装斗争的燎原之火!
南昌起义的枪声石破天惊!它是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和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从此民主革命的大旗就由共产党独立肩负起来。
起义后,敌人军队云集,南昌城不宜再守,部队按原定方案,南下临川,撤往广东。盛夏,奔袭月余,战斗不断,主力部队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损失惨重。
9月13日,“三河坝分兵”,朱德率两千余人驻守三河坝。其余部队依然南下,多被敌人打散。10月初,敌人围剿三河坝,与敌人血战了两昼夜的朱德余部突围。当他们在潮州东与逃离潮汕的起义军200余人会合时,方知道起义军主力已败,转移到海陆丰。
朱德和从武汉赶来的陈毅等人率领两千余人孤军作战,与敌人周旋于闽粤边界,后进入赣南山区。因为战斗不断,露宿野外,衣食困难,各种疾病蔓延,士气日渐低落。危急关头,朱德提议召开了著名的“天心圩会议”。其间,他的一番话振奋着官兵:“只要有十几、二十几个人,我也要干下去,中国革命是一定会胜利的!”
朱德也以身先士卒鼓舞着官兵。为了突破反动民团把守的隘口,他亲自带领警卫人员,攀登长满灌木的陡崖,出其不意地从敌人侧后进攻,夺取了隘口。多少年后,亲历者描述:“只见他威武地站在一块断壁上,手里掂着驳壳枪,正指挥后续部队通过隘口。”
在此后的转战中,几经整顿,党团组织发挥着更大作用,部队逐步坚定了继续进行武装斗争的信心。
之后数月,朱德和陈毅率领部队一直活跃在赣、闽、湘等地,联合工农,打击土豪劣绅,壮大革命武装。
1928年4月,朱德率领部队奔赴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走出纪念馆,整理思绪,序厅里的那杆枪是那般清晰地闪现。虚幻中,我抚摸着那杆枪,分明是在抚摸着一段历史的镌刻,分明听到人民军队缔造者的对话。朱德说:“因为拿起了枪,我们才能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毛泽东应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