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频道栏目 > 文旅•美食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心怀感恩的追梦人

作者:胡新会 赵军甫  文章来源:濮阳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2-25 12:14:30   

心怀感恩的追梦人

——记濮阳市曙光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都学民

2019年1月28日,晴,冬日的阳光显得格外温暖,在位于黄河路中段的濮阳市曙光商贸有限公司一间门市,我和董事长都学民如约相见。站在我面前的都学民是一个不善言辞、身材健壮的中年汉子,他刚刚荣获了市政协授予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杰出人物”称号,他的企业被授予“突出贡献企业”。我向他表示祝贺,探究他一个民营企业家如何取得这样辉煌的成就?他说,这得益于他父亲的言传身教,得益于良好的家风,他取得这些成就要感恩党、感恩政府、感恩父亲、感恩企业员工、感恩社会多方支持给他带来的无穷动力。一连四五个感恩,足见他对感恩爱之深、情之切。

家风培育感恩心

1.jpg

1968年,都学民出生在豫北内黄县亳城乡裴辛庄村。这里是黄河故道,大风起处、黄沙弥漫、遮天蔽日,这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歌谣,“沙区难、沙区苦、关门子、堵窗户、一天得吃二两土”。在这个贫瘠的村子,却有一个打不垮、压不弯、精神富有的村支部书记和村长。他的名字叫都风山。

这位从上世纪50年代就在村里当支书和村长的老人,小学文化程度,他曾有机会到县机械厂当工人,但他忘不了这里贫穷的父老乡亲,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坚守。他文化不高,可他思想丰富,充满激情,他经常即兴写诗,有时脱口而出,他在诗中写到,“学友升学我返乡,离开校舍背粪筐。广阔天地学种田,做个农民战沙荒。”当年,豪情满怀的都风山回村挑起了村支部书记、村长这个谁也不想干的“苦挑子”。都风山不怕苦,他写诗抒发他乐观情怀,“困难村贫土地荒,热血男儿返故乡。敢撒血汗写春秋,要发青春热和光。”他用他的乐观、坚韧、勤劳带领乡亲们治沙育林、打井灌溉、开挖条田、涵养水源,艰苦奋斗几十载,度过了苦难时期,度过了动乱时期,把一望无际的沙滩改造成沙漠绿洲。

都风山经常告诫他的六个孩子,做人要诚、要信,尤其是信字,立人搭一个言字,要言而有信,言必行、行必果,人无信不立。他给孩子读他的诗,“人生很多宝,诚信宝中宝。信是聚宝盆,诚是连心桥。”幼儿的都学民听着父亲的诗,虽似懂非懂,但父亲的认真、执着却深深的印在他的脑海里。父亲日记中记载的一件事使都学民终身难忘: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一个冬日,组织通知父亲第二天到亳城开会,第二天一早推开门一看,大雪纷飞,风雪交加,母亲说,你别去了,这么冷的天,他挥挥手,毅然踏进风雪中,深一脚浅一脚冒雪赶到十里外的亳城,没想到,会场大门紧闭,有人告诉他,天气不好,会议取消了,没有通知到你。都风山不仅没有怨言,还客气的说,谢谢啦,这是组织对我党性的考验。当天上午,父亲忍饥挨饿,又踏雪回家,两脚冻的红肿,父亲却乐呵呵的说,这算个啥,给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比差远了。在困难时期,人们吃不饱,都风山经常从家中也不宽裕的粮食里挤出玉米面、地瓜干等周济村民。有时他自己饿着,他说,这些乡亲多好啊,这么难的光景还都嘞着腰带跟着我干,要不是这样,咱这村早散了,咱得懂感恩啊。

父亲就是这样用他的诚信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滋润着孩子的心灵,培育着孩子的感恩心,树立孩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多年人们禁锢的心灵,也复苏了长期“冰封”的土地。初中毕业后,都学民也回村当了农民,他继承了父亲勇于创新,不怕吃苦的精神。他种地舍得投资,上肥料、加强管理、打药治虫,他家的粮食亩产上千斤,比别人家高出一大截;他率先在地里种苹果、种棉花,他加工红枣,他家的收入眼瞅着往上涨。都风山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对儿子说,一人富不算富,大伙富才算富。你要把这些种植的方法、技术教给乡临们,咱大伙一块富。按照父亲的嘱托,都学民手把手教乡亲们搞种植,建蔬菜大棚。

都学民这个不满足现状的庄稼人,和他的父亲一样有一股闯劲,一股犟劲。当同乡告诉他离这不远的濮阳市建市10年,发展很快,值得去拼一场。都学民兴奋了,他告诉父亲,我要去濮阳。都风山没有拦他,而是赠给他一首诗,“低碳氛围养胸怀,从容不迫心花开。原为子孙赠什么,多留美德少留财。富生富长生缺陷,自食其力理应该。开创伟业需努力,财源全凭勤奋来。”

带着父亲的殷殷嘱托,都学民上路了。他要用自己的拼搏,用自己的汗水,回报父亲的养育之恩,感恩父亲教他成人。

创业路上感恩歌

5.jpg

4.jpg

1993年,濮阳市建市十周年,这座朝气蓬勃的城市,张开臂膀,热烈欢迎都学民和他同村的伙伴裴国民这两位20多岁的年轻人来创业。

万事开头难,再难也难不到有奋斗目标、有理想追求的人。都学民和他的妻儿是有备而来的,他带着全部积蓄8000元,经过考察,在金堤路与国槐路交叉口租了一间20平方米的门面房,开起了副食店,迈开了创业第一步。

没有货源,他买了一辆三轮车,从濮阳县老城进货,然后到市区销售。看到油田总部人流比较密集,他和妻子分工,妻子看店,他自己一大早骑三轮车在老城拉上一车方便面,到油田总部去卖。由于他诚实、热情,谁买方便面少个三分五分的,他都免了。他的方便面卖的很快,一箱方便面赚两毛钱,一三轮车方便面赚十块钱。看着买方便面的人友好的面容,都学民心头一热,这儿人真好啊,以后我事业做大了,会更多的回报他们。

都学民在濮阳站稳脚,日子也飞快的向前赶。转眼到了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发展中的濮阳也展现广阔的前景,给勇敢创业的人提供了无限商机。都学民从电视广告上看到,有一款名为“旭日升”的凉茶正在濮阳寻找代理,和妻子商量后,都学民取出全部积蓄五万元,只身一人到郑州报名,要做濮阳总代理。他心里清楚,这五万元,可是家里的全部家当,一旦失败,就是倾家荡产。都学民找到了河南办事处的总代理李彦军,李彦军告诉他,他们不收现金,要把钱直接送到厂家。都学民意识到,这位总代理给他说的是实情,因为他知道生产厂家在河北。他心里想,世上还是好人多,这个机会决不能错过。

他当即从郑州赶往河北,到达时已是深夜。他把钱揣在身上,一夜都不敢合眼。第二天上班后,他找到了厂家,把钱交给对方。交过钱后,厂家让他先回濮阳,货随后发到。都学民不放心,坚持看到货并跟着货一起走。厂家被他的执着所打动,破例用车装了货,和都学民一起回到濮阳。

这件事对都学民影响很大,他认为,只要你诚恳、守信,别人就回报你真心。厂家随他直接发货,表明厂家对他的信任,他想起父亲的话“人无信不立”,决心把这款产品代理好。

都学民开启商品代理之路,又连续牵手太子奶、华龙方便面、九加红白酒、三鹿奶粉等产品。由于他超前的市场眼光,精准的营销策略,良好的信誉,很快打开了市场。都学民创业到了一个腾飞的关口。

2001年,他决定开办属于自己的公司,他再次想到了老父亲的嘱托,“对父母越孝,生意就越好,朋友就越多,事情就好做。”父亲的话就是他开办公司的指路灯。他把公司文化理念定位于“孝义兴企,圆梦曙光。”濮阳市曙光商贸有限公司在龙城这片创业热土应运而生。他招收员工时,首先考察的是员工对父母孝不孝,与邻里合不合。他说,人品好,才能销售好产品。都学民凭着他的聪明才智,凭着他一颗感恩社会的心,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把生意做的风生水起。曙光商贸的牌子在濮阳越叫越响,影响力不断扩大,都学民的事迹先后被《濮阳日报》、濮阳电台、濮阳电视台、《中原人物》等媒体报道,都学民初尝胜利战果。

正当都学民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了。2008年,曙光商贸面临着一场严峻考验。企业生存靠什么,老父亲谆谆告诫,靠信誉。老父亲的话回响在耳边,信誉垮了,一切都垮。都学民没有丝毫犹豫,主动配合有关部门,把市场上有问题的产品无条件收回并集中销毁。价值一百多万元的三鹿奶粉化为灰烬,都学民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一夜成为泡影。公司面临破产的压力,都学民的行为,在父亲的眼里就是一个字,好。儿子讲诚信,有信誉,他给儿子写诗予以鼓励,“十五春秋商海临,胸中装满消费人。谢绝无商不奸事,商战楷模志凌云。”深受父亲感恩教诲的都学民没有被困难压垮,他们从整旗鼓,借款贷款,筹措资金,从头再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曙光商贸的壮举传遍了龙都商界,传到了代理商,他们的诚意感动了更多的厂家,主动和他们合作,中国劲酒、养元六个核桃、古井贡年份原浆、老都酱、酒鬼酒等产品厂家纷纷与曙光商贸签约代理。曙光商贸成为濮阳市酒水、饮料代理的龙头企业。曙光商贸也迎来了新的春天。

到2018年,曙光商贸有员工200多人,物流送货车40多辆,市内直销门店8家,货源配送门店6000多家,年产值上亿元。

曙光商贸迎来了曙光,都学民在濮阳打拼创业20多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先后当选为市政协委员、华龙区政协常委、濮阳市食品日用品供应商会会长、濮阳市龙都孝友会会长等职务。面对种种荣誉,都学民没有陶醉在掌声里,他深知,他能走到今天,并非一己之力,一个人浑身是铁,才能打几颗钉啊,他深深的感恩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民营企业搭建好的平台,他深深的感恩濮阳市各界对他创业的扶持,他懂得是父亲一路走来深情的教诲,给了他无穷的力量。他说,他必须用感恩的心,回报这个好时代,回报党和国家的恩情。

学民爱民感恩情

3.jpg

2.jpg

都学民创业成功了,曙光商贸成功了。都学民深知,这成功的背后凝结了公司员工辛勤的汗水,更凝结了一颗颗感恩的心。正是这感恩心,才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曙光商贸成立以来,都学民常想起老父亲对他讲为什么给他起名叫学民的话,过去他没有深思,现在回味起来含义深刻。父亲告诉他,人不是生而知之,是学而知之。天下谁最大,民为重,社稷次之。民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民愿、民意、民生等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习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你想想,你不学民,学什么。你不但要学民,更要为民。必须全力为民办事。不愧是党培养多年的老党员,不愧是半个世纪的老支书。这一番话让都学民更明白了为民的道理,他比以前心更敞亮了,他要学民,更要用一颗感恩的心为民。

为民,首先为了公司员工。曙光商贸搭起创造就业机会平台,广大员工尽心竭力施展才华,公司发展的顶梁柱就是他们,为此,公司开展了系列感恩活动。

都学民在全市民营企业率先组织开展“大工匠”评选、最美员工评选活动。每年举办年度总结颁奖大会,并请员工家长上台颁奖,在颁奖会上,都学民带领员工向他们的父母行礼拜年,感谢他们培养优秀的员工,在公司办公室,有一份台账,上面记载着每个员工和他们父母的生日,凡是员工和父母生日,公司都会送上一份生日蛋糕和礼品,并让员工享受带薪休假,陪父母过生日,培养员工孝心。

逢年过节到员工家里慰问,已成为都学民和公司常态。春节前夕,考虑到公司业务的特殊性,员工不能提前回家,都学民和班子成员带着米面油等食品,走遍濮阳五县区员工家里,送去过节物品和千元红包,慰问员工家中老人,员工的父母们看到来家访的都学民,感动的直掉泪,拿出刚蒸好的热气腾腾的包子,非要都学民吃一个,拿出花生、红枣等,非要都学民尝一尝。南乐县   乡员工(名字)的父亲拉着都学民的手说,俺的儿在家是有名的不听管教的孬孩子,打到你那上班,就像变了一个人,回家还给俺和他妈洗脚,在你那,俺一百个放心。

自公司成立以来,都学民自觉担当企业社会责任,多次参加感恩社会热心公益活动。他参加市民建组织的爱心助学活动,每年拿出十多万元资助家中贫困的大学生,荣获政协助学企业奖;他投资()万元为家乡修路;他走进军营,为子弟兵送去各种图书和慰问金;身为龙都孝友会长,都学民经常组织开展孝老敬亲活动,看望慰问农村五保户和残疾人。

担任华龙区政协常委以来,都学民经常深入市场调研,及时、真实、准确反映社情民意,他向区政协提交的《要为政策瘦身健身》等提案,呼吁建立政府与企业沟通的网络化平台,引起华龙区政府高度重视,通过遴选,确定重点扶持名单,进行深入调研,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服务机制,助推华龙区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物流商贸企业,都学民一直视产品质量、食品安全为企业的生命。代理供销产品以来,他首先考察的不是利润,二是生产企业的实力和产品质量,发现产品有问题,他坚决协商调换,在配送货中,他总是叮嘱员工轻拿轻放,确保产品安全。

公司成立以来,曙光商贸累计为国家缴纳税收()万元,为社会公益事业活动捐助资金()万元。都学民说,“孝义兴企,圆梦曙光。感恩国家,报答祖国。感恩社会,感恩人民。这是一个企业家的良心。”感恩活动已成为都学民和他企业生存的根基,2018年10月,河南省感恩文化促进会授予濮阳曙光商贸有限公司为首批感恩文化示范单位。曙光商贸感恩文化示范单位标杆作用正日益彰显,像一面旗帜在商界高高飘扬。

追梦人圆感恩梦

1.jpg

都学民的父亲都风山,一个普通、平凡的农民,却有着非凡的人生。他养育了六个子女,含辛茹苦把孩子培养成才,分别在党政、商业、教育、农业等领域工作,孩子们都做出了骄人的成绩。都风山只读了六年书,按他自己的话说,文化不高,然而他却有一个高于天的理想,有一个伟大的梦,一个伟大的文学梦、作家梦、诗人梦。

他当村党支部书记和村长50多年,在艰苦困难时期,在社会风云动荡时期,他如饥似渴的读书,坚持做读书笔记,并把他自己一天天的工作、生活感受、感悟体会写在日记里,他喜欢中国诗词,最爱读唐诗宋词,在优美的诗篇浸染下,他萌发了写诗的热情,经常即兴赋诗,抒发他的爱国情怀,用诗歌寄予自己的儿女要做个好人,做个善良的人,做个会感恩的人。半个世纪的心里路程,记录在满满厚厚28本日记中;上千首诗词,展现了他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成为文学百花园里充满乡土气息的花朵。日记、诗词凝聚了父亲一生的智慧,记录下新中国农村每个时代发展的轨迹,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都学民时刻牢记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训,特别是父亲关于人生要“孝”、要“义”、要“信”的理念,已深深植根与他的心中。目睹日渐衰老多病的父亲,他知道,作为儿子不仅满足老人生活需求,更要孝顺,要让老人精神上有依托,心情上能快乐。他每年都要陪父亲出去旅游,足迹踏遍了祖国近30个省区,还有新加坡、泰国等地,浏览壮美山河,让父亲开眼界,开胸襟。同时,他也在酝酿着一个宏伟的计划,他要为父亲出书、出诗集,园父亲文学梦。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都学民着手准备整理父亲的日记,挑选父亲写的诗词公开出版。都学民要为父亲出书,感动了商界,更感动了市内许多文化知名人士,原市政协副主席张学田、原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都国林、市文联副主席赵雍、原濮阳人民广播电台台长赵军甫等精心策划,制定方案,帮助整理书稿,联系出版单位。都学民走访诸多国内著名书法家,书写父亲的诗词。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中国历史博物馆原副馆长、著名书法家杜永镇、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永军、我市书法泰斗刘文选、中石化书协副主席仝相合等书法家也被都学民为父亲圆梦执着精神所感动,欣然命笔,挥毫泼墨。

经过近两年的精心准备,洋洋146万字的三卷本《都风山日记》,收录400余首诗词的《都风山诗词》集,由中华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都风山日记》和诗词集在文艺界引起热烈反响,河南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王怀让赞叹为“农民史诗”,国内学者称赞为新中国农民的宝贵史料;中国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世界汉诗协会名誉会长、当代诗坛泰斗林丛龙年俞九旬,欣然为诗集做序,称都风山诗词“情深、意切、志存高远”,称其为民家词家、农民诗人。

都学民感恩追梦路上不停步,他从著名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中得到启示,他要为父亲拍一部电视片,以父亲为原型,反映新中国第一代农民艰苦创业、辛勤劳作的精神风貌,塑造一个新中国农民形象,从而激励后人,教育后代。都学民的孝心再次感动了我市文艺界名家,我市微电影协会会长孙大来、中原油田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韩明、濮阳市广播电视台文艺部主任孙德峰等联袂参与创作文本,实景拍摄,内黄县文广新局局长焦国建、亳城乡党委书记赵晓波、内黄老新闻人叶锋等鼎力支持,从2014年夏天策划,到2017年春拍摄完成,长达16分钟的电视散文《父亲》制作完成,在河南电视台首播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不少观众含着眼泪观看此片,说,从《父亲》身上看到了中国农民的形象,他们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无私奉献、震撼人心,像父亲这样的亿万农民就是新中国的脊梁。《父亲》先后在濮阳电视台、内黄电视台、中国互联网电视等播出,不少观众纷纷来信索要《父亲》光盘和微信版以永久珍藏。电视散文《父亲》荣获了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微电影一等奖。

看着儿子主编的自己的日记、诗词集和电视片,都风山这位80多岁的老人落泪了,他说,儿子给他出书对他来说,不在于外边的光鲜,而使他享受到文学给心灵带来的那种精神滋养,体会到历史文化的浩然正气。学民是一个孝顺的儿子,是一个感恩的儿子,他实现了我的教子成才梦。

作为父亲作品的主编,都学民以他不懈的努力,走在追梦感恩的路上,他圆了父亲的文学梦、作家梦、诗人梦。但他仍觉得做的还不够,他说,如果把父亲比做一座高山,他就是一块山石,把父亲比做大海,他就是沧海一粟。他永远忘不了生他、养他、教育他成人、成长、成功的父亲的无限恩情。

正如他在电视散文《父亲》中写的歌词,父亲是一棵树,父爱像一座山,父爱像一湾水,父爱像一条河;每当想起老父亲,我总想唱响心中的那首歌: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到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坚信。不知不觉你鬓角露出了白发,不声不响眼角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听听您的叮嘱,我接过了自信,凝望着您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我亲爱的老父亲,这辈子做您的儿女,我没有做够,下辈子您还做我的老父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每个中国人的梦汇聚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学民这个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正在奔跑的路上,正在追梦的路上,他和他的曙光商贸公司,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我们相信,以感恩文化作为企业精神支撑,以践行感恩行动为发展动力的都学民和他的曙光商贸公司,在追梦的路上,会走的更远,步伐更稳健,成就更辉煌。(图片来源:新华网等)




责任编辑:贾晨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