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频道栏目 > 体育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羽生结弦赞的冰面咋5分钟变亮?

作者:  文章来源:大河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2-10 10:04:28   

  

本次北京冬奥会无论在赛场还是在运动员生活区,都运用了诸多高科技产品和技术,让诸多参会国际友人赞不绝口。其中也蕴含了赛场服务人员的心血和劳动。记者就从让日本队人气选手羽生结弦赞不绝口的冰面、温暖如春的“冰立方”以及机器人调酒师等方面,为小伙伴们解读本次北京冬奥会的“黑科技”和服务人员的辛苦。  

羽生结弦为什么对本次冬奥会冰面赞不绝口?补冰员功不可没  

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赛场,日本队的人气选手羽生结弦对于冰面赞不绝口,认为是他参加过的3届奥运会中最棒的。其实,光亮如镜的冰面背后,是比赛间隙十几名工作人员和机械迅速修补的成果。  

北京冬奥会的花样滑冰赛场位于首都体育馆,同时也是短道速滑的比赛地。由于比赛期间的中场休息时间十分短暂,修补冰面的工作要在5分钟左右完成,十几名补冰员将冰场分成四个区域,每个区域由三四个人负责。两辆修冰车则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分别从两侧一起出发。为了不影响修冰车的工作,补冰员只能见缝插针去补冰,并且要时刻观察修冰车的行驶轨迹和方向,避免发生意外。补冰员首先要做的是清理冰碴儿,再拿小铲子用携带的雪将场地内出现的雪坑或者裂缝填平。而修冰车一直在大显身手,修冰车所过之处,经过抛光的冰面立刻光亮如镜。  

“冰立方”里冷得像冰箱?不存在  

男子冰壶比赛地“冰立方”是人人熟知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作为一座“双奥场馆”,“冰立方”蕴藏了大量黑科技,这里并不是想象中冷得滴水成冰,坐在看台上甚至棉衣都不用穿,它是怎么做到的?2月9日,记者走进“冰立方”看到,原来的泳池已经变成了冰壶的赛道,而“水立方”是怎么被冻成“冰立方”的?又是怎么让其温暖如春的?  

由于冰壶比赛对冰面要求极高,每平方米赛道在承受150kg重量的情况下,冰面变形不能超过1毫米。这就需要在泳池里搭建8层骨架支撑冰面,之后在钢架上铺设1500块混凝土预制板,落差不超过3毫米,确保平整。再往上,还需要做到,防水、保温、防潮、防滑。室外制冷机组就是“心脏”,将载冷剂通过管道循环输送至制冰场,保证赛场制冰顺利进行。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制冰过程。冰壶赛道呈现出乳白色,而非透明,因为制冰排管的上方通过层层浇水,形成大约5-6厘米的底冰,然后在底冰上面封一层白色底漆,这也就是冰面呈白色的原因。在底漆上,铺设赛事景观和logo,之后再浇水,形成2厘米左右的面冰,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冰面,而整个过程至少需要浇50-60次的水。  

传统冰壶场馆,为了确保冰面质量,整个场馆的环境温度都在10℃以下,观众要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观赛,那“冰立方”是不是冷得像在冰箱里一样?当然不是。记者坐在看台上第一件事就是把棉衣脱掉,因为实在太暖和了,此时看台周围的温度至少在15℃,再看赛场上的运动员,有的甚至还穿着短袖。“冰立方”如何做到兼顾冰面和看台温度,实现冬奥舒适观赛?  

据了解,为了保证比赛用冰不融化,观赛群众不寒冷,赛场温度也进行了分区控制——冰壶赛道冰面温度达到-8.5℃,冰面以上1.5米处温度保持在10℃,相对湿度不超过30%,看台温度16℃至18℃。改造后的比赛大厅在不同点位设置了2000个传感器,感知着比赛大厅的温湿度、声光等环境的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调节,最终实现室内高大空间温度的分区调控。  

未来,国家游泳中心可以实现“水立方”和“冰立方”之间自由切换,在不同的季节为民众提供不同的服务。  

机器人调酒师可90秒请你喝一杯  

在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的餐厅内,一位机器人调酒师所在的吧台,成了外国记者们每天必去光顾的热门地,它能在无接触的状态下,用90秒为顾客送上一杯鸡尾酒,上下翻飞的调酒动作让它成为这里的明星。  

在主媒体中心餐厅一角设置的酒吧中,顾客下单之后,机器人调酒师就不紧不慢地拿杯子,机械臂伸到头顶的酒瓶里接酒,再转向一侧接果汁,这一套轻柔的动作完成后,忽然画风一转,机器人反身过来跳起了机械舞,拿杯子的机械臂疯狂摇晃、上下翻飞。很快,一杯鸡尾酒便制作完成,然后它会把调制好的酒轻轻倒进玻璃杯中,再由服务员端到顾客面前。整个过程用时90秒。这个机器人调酒的吧台,售卖带酒精和无酒精的饮料,目前售卖十几款饮品,喜欢“喝一杯”的外国记者们每天必来光顾。  




责任编辑:冯牧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