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们,现当孩子小的时候,即使再不听话,父母们似乎总有办法“收拾”他们。不管方法是软是硬,反正孩子们总会很容易就能消停下来。但是,当孩子们逐渐迈向青春期的门槛,孩子的叛逆问题越来越棘手了。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用强制的、严厉的、简单粗暴的家长作风式的教育,当然是不管用了,只能让孩子的心离家长越来越远。家长要理解孩子青春期叛逆行为背后渴望被尊重的心理,还要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帮助孩子把握成长的方向。
辉辉是六年级的一名学生。老师反馈孩子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不接受老师的教导、常与老师顶嘴、和老师对着干等现象。妈妈也明显感觉到在家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家长说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有时候你刚要说话他就非常烦躁,不愿意听你说下去。
育儿妙招:
一般女孩在10岁前后、男孩在12岁前后,就会进入青春期。这个时候的亲子关系往往会进入新的阶段。大量孩子离家出走、自杀的悲剧事件,就是发生在这个年龄段前后。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长的父母,会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欲强、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更容易与孩子发生严重冲突。个别学生明知自己做错了事,面对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的劝告,不但听不进,反而反感、抵触甚至采取过激的言行。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增强了,自我意识感和自尊心也增强了,他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可,被肯定,他需要心理支持和情感安慰。他需要一个民主、平等、宽容的家庭环境来容纳他的成长。
从生活入手去改变。青春期孩子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多以自我意识觉醒为表现。对于青春期的孩子,首先生活上父母应注意让孩子独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养成处理自己生活琐事的习惯,否则事事代劳,反而会与他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增强相矛盾。
家长要从权威的影响向客观的分析引导过渡。因为社会的迅猛发展,父母常常一开口就显得很外行,权威性渐渐丢失。要避免指令式的“教育”,孩子在遇到困难、问题、挫折之后,只是需要来自父母的客观分析和引导,而且,这种分析和引导还应该是朋友式的。、
家长要耐心持久地与孩子一起做他喜欢的事,接近孩子,发现优点,给予鼓励,并学会“示弱”。凡是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不要局限学习方面),都要夸赞,进一步引向学习。注意万不可只重视学习并对孩子的要求顺势拔高,这样容易使孩子出现比较持续和厉害的不满情绪,影响与孩子的一切交流。
父母就得正确认识孩子,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孩子渐渐长大,父母习惯了孩子对自己的依赖,忽略了孩子成长,依然对孩子指手画脚,当然会让孩子厌烦。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承担责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
总之,在青春期孩子寻求自主性的过程中,冲突和权利斗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大多数孩子和父母能够解决好这些分歧,在维持彼此间积极情感的同时,重新调整与父母间的关系,使之变得更为平等。而那些特别叛逆的孩子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原地踏步、不肯成长的父母所以,无论孩子处于哪个年龄段,父母保持自我的觉察和成长都至关重要。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