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抒发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落实本单元的要素,我引导学生借助资料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被毁灭的经过,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史实,时刻牢记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使学生的爱国热情被点燃。
在教学中,爱国主义无处不在。我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在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昔日的圆明园是如此辉煌,让人骄傲,让人赞不绝口。然而,在1860年10月6日,我们的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洗劫并付之一炬。让我们来走进第五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一自然段,说一说哪些词语或句子刺痛了你,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有的学生愤怒地说:“从‘统统、掠走、任意’这些中,让我感受到侵略者的残暴、野蛮。真是令人发指!”“是的,我从‘闯进’中体会到了英法联军犹如强盗一般,太无耻了!”“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内破坏时间长达十几天,当时的政府和人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圆明园烧了三天三夜都没人管,这让我感到很羞耻、很痛心!”……同学们一个个义愤填膺,此时的爱国情已经悄然而生。
我抓住时机,是呀,同学们,圆明园的毁灭让我们愤怒,圆明园的毁灭让我们憎恨,圆明园的毁灭让我惋惜。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第5自然段吧。那读书声中满是对侵略者的憎恨。
看着孩子们的愤怒心、爱国情都被点燃之际,我又激情渲染:同学们,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一个拥有亿万人民的泱泱大国,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怎么不令人愤怒!请看——(播放《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段)。之后,我再质疑:同学们,英法联军的大火烧毁了圆明园,但是它永远不可能烧毁的是什么呢?“我们中华儿女的意志永远是毁灭不了的,”对,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烧不毁我们中华儿女的意志,更烧不毁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现在,我们的祖国强大起来了,西方那些霸权主义还敢像以前那样侵略我们吗?”“不能!”孩子们的回答铿锵有力,振奋人心!
接着,我又追问:“同学们,随着我们祖国的强大,对于圆明园中被抢走的珍贵历史文物,也在不断地回归之中。追回的历史文物保存在故宫,而圆明园的样子依然是这样的,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祖国那段屈辱的历史。”“要我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时更要好好学习,为振兴中华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你们有信心吗?“有!”好,让我们有信心地读“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让我们充满激情地读“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学到这里,我顺势写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接着说:“同学们,老师看到你们有如此的信心,非常欣慰。但是,一个只有仇恨的民族是狭隘的、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华民族在火烧圆明园后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多少爱国志士,无数的中华儿女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捍卫了祖国尊严,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如一座座丰碑屹立在我们面前,警示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样的课堂,师生、生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除了文字、图片资料之外,让学生再通过看视频,了解到了侵略者的罪恶行径,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冲击,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可谓是水到渠成。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