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频道栏目 > 教育动态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让教育惩戒充满温度

作者: 刘爱菊  文章来源:濮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8-12 11:26:12   

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正确地和有目的地使用惩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笨拙的、不合理的、机械的惩罚使我们一切工作受损失。”笔者认为,教育惩戒权并不是“尚方宝剑”,也不是“灵丹妙药”,教育需要赏识,也需要惩戒。赏识引人向善,惩戒让人知恶,没有赏识的教育不完整,没有惩戒的教育同样不完整。教育惩戒之所以跟惩罚有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教育惩戒心中有“爱”,手下有“度”,眼中有“人”,教育惩戒的实施充满了育人的“温度”。

    如果说有艺术的奖赏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锦上添花,那么有温度的惩戒会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少一些麻烦,少一些弯路。的确,教育若没有应有的惩戒,就只剩苍白无力、脆弱不堪,就成了不负责任的放纵,但惩戒一定要科学要可行,要适度,更要有温度。这样,手中戒尺自然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的教育才会有希望。

记得五年级上学期的一天上午,又到上课的时间了,我拿起课本兴冲冲地走进教室,还没等我站定,学习委员张昱松匆匆地告诉我:“刘老师,王泽,将天宇,又没有带预习卡。”“老师,后四组里李晓亮、张佳朔、张颖……也没有带预习卡,王思聪的日记、预习都没完成。”杨敏也急着补充道……

听到这里,我不由得心中窝火,真想大发雷霆,这么多没交作业的学生,怎么办?让家长送来,不妥,他们都上班了,训斥,不可,马上就要上课了,没了心情大家怎么上课、学习?理智告诉我,冷静再冷静。此刻,我能做的只有学会控制!于是,我定了定神,强压住内心之火,按时上课。一切似乎都平静了下来。

但此事不能就这么了了!因为对学生不能按时上交作业,我早已头疼极了并深感气愤。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有些孩子的学习习惯还如此差,居然连作业都不能按时上交,真该狠狠地批评、惩罚他们。按班规,不能及时交作业的同学是要抄写一篇课文的(既复习了知识,又起到了教育作用),可这个办法对于那些屡次不交作业的学生来说已经麻木了。怎么办?我费尽心思,既然这种方法不凑效,何不换一种方法,改成让他们设计一幅画呢?要求:这幅画必须用“按时交作业”内容设计成一定的图案,还得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500字)。这样做,能否会让那些个“顽石”欣然接受,真正顿悟老师对他们的惩戒呢?

当我把这一想法告知学生时,他们深感新鲜而又好奇,看得出孩子们是很乐意接受的。后来,王泽、蒋天宇他们几个尽管费劲了心思,可还是按时交上了他们的“作品”:有的画的是一颗心,有的设计的是一个蝴蝶结,有的设计的是一个可爱的花猫头型……看到他们上交的特殊作业,我气消了,不由得笑了,问及他们的感受,他们有的说设计图画太困难了,不会绘画但也要完成,有的说老师对我们的惩戒是好玩,很有趣,还有的说我们知道老师是为我们好,想让我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很乐意接受,以后我们会永远记住这次教训,一定按时上交作业的。

听着孩子们的心声,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过错性质、悔改态度等选择适当的惩戒措施,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对于惩戒的方式,学生能接受多少、真正能承受多少,必须因人而异,既要把握好度,更要充满温度。

一定要明白一旦惩戒有了“温度”,自然也就有爱,我们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善意;因为有爱,我们实施惩戒才能让学生欣然接受,好的惩戒--适度而又充满温度的惩戒一定不是为惩戒而惩戒,好的教师一定是“心有戒尺,眼有光芒”,一定是走入学生的心灵,一定是是让学生感到充满温情和温度的,学生也完全能够接受,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有一段广为流传的名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只有坚持以育人为目的,从爱出发,巧妙借力,用人格引领人格,让智慧点燃智慧,呵护生命,尊重个性,我们的教育惩戒才能有“温度”,才能发挥“摇动另一棵树”“推动另一朵云”“唤醒另一个灵魂”的作用与功能,让枯燥的思想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真正发挥育人的作用。




责任编辑:冯牧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