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是异乡游子的乡愁;是文化交流的红线;是连接天下的密道。而道路的名称自然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人文。寒假期间在老师带领下我们探寻身边的历史,了解濮阳地名文化,一起很随活动的步伐来看看吧!
濮阳,一座年轻的城市,建市不过三十余年,又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春秋时卫国故地,兼具古老与现代的濮阳其地名也颇有奥义。比如金堤路这一地名就来源于“秦始皇跑马修金堤”的故事,传说秦始皇刚统一中国时,黄河途径濮阳一带年年决堤成灾,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就提出“南修金堤挡黄水,北修长城拦大兵”,下旨要在黄河涨水前,修一条大堤,取名“金堤”,可大堤在哪儿修,修多长?大臣们都犯了难。这时,秦始皇骑上马,叫监工大臣跟着,马跑到哪里,就修到哪里。然后,他沿着黄河跑了二百多里,马蹄印就成了修金堤的线路。这段故事后来便一直流传下来,历史的传承则体现在金堤路这一条街道名称上,让人听之闻之便知历史,便有了对历史的探知欲。
路名的来源丰富多样,不光有传说还有史书记载。濮阳有一铁丘路,“铁丘”之名来源于《左传》,历史上著名的“铁丘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这里还是中华“铁”姓的发源地,春秋时期,卫国戚地的商朝遗民因居住在铁丘,便以居住地为姓氏,即为“铁”姓。居所地即是卫国古城——戚城,古城路、戚东街便因此得名。
让我由衷的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的是学校旁边的昆吾路,每天上下学都会见到,走过无数次却不知其背后“昆吾”的历史内涵,了解后才知“古昆吾国,春秋时曰濮”(《续汉书•郡国志》),却原来濮阳曾有“昆吾国”这么一个浪漫的名字。此外还有澶州大街因宋元时濮阳称澶州而得名,后改名开德府便有了今天的开德路。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很多,幸得老师的组织,寻访身边的历史,多方搜集资料,还采访了政府工作人员,一览中华帝都芳华。看完这些,我不由得感叹濮阳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因此可见我们身边的地理事物大多都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历史不是故纸堆,而是活生生的站在我们身边。通过这次活动收获很大,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体会到学习历史可以有多种途径,更让我们因濮阳有这么悠久的历史而由衷的感到自豪! 辅导老师:刘丽淑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