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和教育厅《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上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按照《濮阳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期间网上教学工作安排》部署,2月17日开学以来,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延迟开学不停学,延迟开学不停教”总原则,充分利用多个教学平台实施了“多维度、立体化”的网络在线教学,并且确保线上教学“质量不减、标准不降”。
为全面了解一个月以来的在线教学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收集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后续教学运行和质量保障提供数据支撑,近日,我校教务处以问卷形式对参与教学的全体师生进行了调查。此次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部分,涵盖线上教学的所有核心环节。调查结束后又在此基础上做出了在线教学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一、平台支撑资源保量
自全面开展线上教学以来,我校利用蓝墨云班课、中国大学MOOC、超星、智慧树、钉钉、QQ、微信等平台(工具)组织线上教学,实现留痕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稳定可控,同时引导教师深入挖掘网络教学资源和平台功能,促进教学模式迭代更新。根据各教学平台统计,截至目前,平均每天有355名教师参与线上教学,平均每天开展689门线上课程,平均每天的开课时数为1377节,参与线上学习的学生有12419人(不含专科毕业生)。各平台具体教学数据如下:
云班课总数为1214个,开课教师数为374人,加入班课学生为11628人,开设课程总数达644门,使用云教材的班课253个,开展教学活动总数超过7.2万次,参与总人次超过122万,作业/小组任务超过1.6万个,直播/讨论8021次,测试8785次等。
March
图1云班课教学活动开展情况统计
中国大学MOOC有效使用课程146门,开课教师人数为118人,选课人次超过2.7万,教师发布SPOC视频3021个,开展教学活动3957次,发布教学资源7118个,参与教学互动的人次超过3.3万人次。
图2中国大学MOOC部分“学校云课程”截图
智慧树平台累计线上教师数为85人,累计学生数5243人,累计见面课总次数462,直播总数55,见面课互动总次数587,累计在线课开课119,累计入班学生人数4387,累计教学班数152,共享课累计选课人数5411,累计选课门次35,累计学习人次3485。
智慧树线上教学数据中心统计数据
超星尔雅与学银在线使用教师数为48人,班级数228个,学生数8822人,累计开展线上课程952次,教师上线983人次,班级运行5754次,学生上线80791人次,上传教学资源7229个,开展师生讨论4798次,完成作业18610次。
超星实时课堂监测数据
二、关注教师示范引领
教学平台(工具)的选用
随着我校信息化教学的深入开展,教学工具呈现多样化发展的态势,广大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渐入佳境。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在教学平台及工具的选用上,多数老师选用了两个或三个平台(工具)组织教学,其中,选用蓝墨云班课的比例最高。同时,根据个人喜好与课程特点,选用其它教学平台(工具)的人数也较多,排名靠前的教学平台(工具)分别是:微信、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QQ、钉钉、超星尔雅/学银在线、腾讯课堂等。
教学平台(工具)选用结果分析
采用的上课形式
从上课形式看,更多的教师喜欢采用直播、点播、互动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其中,混合式(使用直播、点播和互动等多种方式)是最主要的开课形式,占比高达82.07%,采用直播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比例为8.8%,两者比例合计超过90%。采用视频点播以及资源点播的方式进行授课的教师占比较少。从上述比例可以看出,大多数老师注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并利用优质的平台教学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上课形式占比分析
教学资源来源
从问卷结果来看,所使用的教学资源来源比较丰富,其中官方资源(这里指的是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资源)使用最多,比例为39.23%。其次是自建资源(27.55%)和社会资源(24.67%)。根据一个月的数据统计显示,多数教师倾向于选用优质的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使用中国大学MOOC开放课程资源、SPOC课程资源及慕课堂组织教学的教师较多。同时,部分教师注重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保存,倾向于使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资源组织线上教学。关于社会资源的选择,多数老师倾向于超星尔雅、学银在线、智慧树及云班课中的云教材资源。前三种教学资源的比例超过91%。
教学资源来源分析
线上教学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障碍
根据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基本都掌握了教学平台和工具的使用,不能熟练掌握的比例为6%。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障碍包含:“网络信号不佳,时常掉线”“线上资源太少或不适用于所教课程”“学生学习进度不一致”及“其他”,其他困难与障碍主要包含“互动效果不佳”“不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进度与学习效果”等。
图8线上教学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障碍分析
三、关注学生保障效果
最满意的网络学习平台(工具)
调查显示,学生最满意的网络学习平台(工具)是蓝墨云班课,比例为49.1%。根据云教学大数据管理平台分析,我校已有11628名学生注册云班课,平均每天使用云班课的学生人数超过1万人。在疫情期间,除了云班课外,学生们还喜欢使用钉钉、QQ、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腾讯直播、微信等平台(工具)进行学习。
图9最满意的网络学习平台(工具)分析
最喜欢的网络教学方式
在各种线上教学方式中,部分同学选择了2种以上的教学方式。由于互动效果明显、反馈及时等特点,“在线直播教学”成为学生们最喜欢的方式。排名第二的是“教师录制、微课教学”,因为这种方式可以反复回放,重复学习,加深理解和记忆,受到学生广泛喜爱。此外,也有部分同学喜欢“学生自主学习”“引入网络平台资源组织教学”“线上辅导答疑”等方式,可见,教师在组织线上教学时,使用多种方式会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图10最喜欢的网络教学方式分析
每天在线学习时长分析
通过对学生每天在线学习时间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正常参加线上学习活动,多数学生每天的在线时间都在4个小时以上。其中,有14.36%的学生充分利用课下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每天的学习时间超过8小时。
图11在线学习时长分析
对线上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通过对线上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调查结果来看,整体情况不太乐观,需要改善,掌握和完全掌握授课内容的学生不到一半,比例仅为46.32%。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加强教学设计,重组授课内容,加强辅导答疑等,同时,学生也需要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自律、改进学习方法。
图12对线上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分析
在线学习效果分析
与线下的课堂学习相比,在线学习效果如何呢?针对这个问题,32.45%的学生认为效果一样,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在线学习效果更好。由此可见,面对新的线上教学模式,多数学生还需要有一段时间的调整与适应。
图13与线下的课堂学习相比,在线学习效果分析
在线学习面临压力情况调查
通过对学习压力的调查,多数学生(89.72%)能够正确面对在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并能自我调整与克服,最终适应,参与日常学习活动。仍有十分之一的学生面对压力无所适从,难以开展学习,需要辅导员和任课教师重点关注他们的心理、思想及身体健康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协助这部分学生正常回归到学习中。
图14在线学习面临压力情况调查
四、教学评价质量可控
教师课程准确评价
在学生对教师课程准确评价中,96.42%学生认为“准备充分,条理清晰”,广大教师认真组织线上教学工作,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进行教学方式变革,确保完成教学任务,努力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
图15教师课程准确评价
教师教学进度评价
关于教学进度,接近90%的学生认为“进度适中,能够很好地理解”,接近10%的学生认为“进度太快,跟不上教学进度”,还有0.4%的学霸已经开启了自学模式,认为“进度太慢,赶不上自学进度”。
图16教师课程准确评价
交流答疑等教学互动情况
根据对“交流答疑等教学互动情况”的调查,92.05%的教师已经开展必要的教学互动环节,利用交流答疑等方式提高课堂活跃度,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很好地帮助学生增加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图17交流答疑等教学互动情况
教师关注学生意见反馈
有89.88%的教师非常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问必答,积极反馈,受到学生认可。但仍有1.06%的教师较少关注或者不关注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很少回答或者不回答,学习得不到有效反馈,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图18教师关注学生意见反馈
教师教学态度评价
通过问卷汇总发现,学生非常认可授课教师的教学态度,评价“非常认真”的比例为79.37%,评价“比较认真”的比例为20.15%,两者总计占比99.52%。
图19教师教学态度评价
对教师线上授课的教学效果评价
在对线上教学效果评价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我校学生对线上授课的教学效果普遍认可,评价满意的比例共占92.48%。
图20教师线上授课的教学效果评价
五、聚焦问题加强沟通
存在问题
(1)部分教学平台(工具)存在拥堵、延迟及卡顿现象。
(2)部分教学内容质量不高,影响学习动力与学习效果。
(3)部分课程缺乏有效互动,辅导答疑不及时,影响学习效果。
改进措施
(1)继续与各教学平台加强沟通,反映存在的问题,希望得到各教学平台的帮助;同时建议教师学生错峰上课,建议教师准备2套以上备用方案随时进行切换。
(2)建议教师重新规划线上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选择合适的线上课程教学资源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增加教学互动环节和时长比例,不满堂灌,留够辅导答疑时间,及时解决并反馈学习问题,帮助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六、持续调研推动提升
持续优化反馈机制
持续优化以教务处为反馈信息收集主体、以任课教师为反馈信息运用主体的多渠道线上教学信息反馈机制。不断加强各教学平台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运用,充分听取师生对于在线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与各学院(部)进行对接,全面梳理分析在线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具体情况并及时反馈,为线上教学的开展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继续深入推动提升
继续深入开展学生学习效果调研。根据线上教学的阶段性特点,不断调整更新问卷内容,做好学生反馈信息的及时梳理和科学分析。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把握教学期待与认知,识别在线教学改进点,并推动落实到教学和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实现线上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学院坚持问题导向,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教务处实施即时反馈机制,将学生的问题第一时间反馈至相关教学单位,并跟进各教学单位针对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形成持续改进的完整闭环。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学院逆向前行,趁势而为,变危机为契机,积极探索并实施“互联网+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激励广大教师投身教学改革与创新,保质保量开展线上教学,切实做到“延假不延教,停课不停学”。全院上下凝聚共识防疫情,积极作为应战“疫”。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