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间“延时开学,停课不停学”,教与学以线上互动为主,学习的效果、效率和效益等方面遇到了新的问题。线上学习是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学习形式,只有当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达到“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之后,才能保证线上学习互动的有效性。
我们知道,从管理的角度上讲,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管理好学生,而是如何帮助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管理学生和帮助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是两个不同对象主体性质的问题。当学生能够自我管控学习行为和准确评价学习效果时,如何学习,成为了学生自己思考的问题,教师思考的是怎样帮助学生学习和管理自己的问题。学习和帮助学习是解决同一个问题时,所采取的两个不同的方法或策略。教育变成了提供帮助的服务。
过去的校园或课堂学习,就像常规商店或小卖铺一样,顾客(学生)来到商店,看好商品,售货员把商品拿过来,成交,买卖成功。顾客看完商品,没有自己需要的,走人,交易没有进行。常规学习课堂就是这样,学生来到课堂上,看(听)老师提供的学习产品,符合自己的接受,不适合的“走神”,学习没有效果。作为“购买者”的学生,到商店(课堂)是来“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学习产品)的。首先是“需要某种商品”才来买。因此,学习需要是教师要帮助解决的第一问题——让学生需要!如果教师提供的商品(学习内容)学生不需要,内容再丰富,方法再得当,学生也不买账——没人买!当然了“商品”(服务)也卖不出去,那么教师不就白干了吗?
学生需要什么,教师一定要搞清楚,就像顾客需要什么,商店就进什么货一样,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提供“帮助”。现实中有好多教师懂得也不少,掌握的内容和方法也很丰富,就是不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什么,“进了一些卖不出去的东西”,从而关门,倒闭。人称卖方市场的变革。常规教学课堂已经有了主体性的变化,但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始终是教师的基本任务。
仔细地看看过去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我们教师是站在柜台里面(讲台上、学校里),等着学生送上门,站在讲台上(甚至是一节课都不下讲台)给学生滔滔不绝地讲,有时候连学生都不正看一眼,不要说考虑什么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大声地“吆喝”学生不需要的“东西”,“吆喝”有什么用呢?可以想象40分钟之后的结果是什么?学生不买账!教师埋怨学生不学习、不会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后来课堂学习主体发生了变化,教师慢慢也在变,讲的少了,提问多了,互动多了,但是提供的学习“产品”仍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问题。不过“买卖不成仁义在”,经常见面,师徒混个面熟而已。
现在为了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商店变成了人人都喜欢的超市——提供不同人群需求的商品集散地。市场经营模式的变化,改变了过去售货员站在柜台里面,顾客站在柜台外面的方式,顾客可以自由地在商品间走动、挑选,需要什么主动拿下,充分体现了购买“主体”对需要的要求。人称买方市场的变革。教育教学或学生学习,虽然还是在课堂上进行,不过师生是带着学习目标来进行教与学的。学习目标体现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学习目标能力来进行学习显得非常很重要。
超市的理念,就是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商品和服务,体现了主体的选择权。同样“教育超市”体现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选择权。有时候顾客本来并不需要这种商品(不在目标中),但是到超市逛了一圈,发现很多商品吸引了自己,于是买了。很多女性朋友逛商场或旅游就是这样的,本来是闲逛,慢慢的就中了这个“圈套”,买了!对于教与学本身也是一种这样的关系。吸引注意力,可以改变“带着学习目标”来学习的学生的选择性。所以自主学习课堂并没有改变教师的主体性地位,只是改变了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思路,用学习目标引领学生学习。
从常规教学课堂到常规学习课堂,学习的主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变成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从常规学习课堂走向自主学习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带着学习目标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翱翔,教与学发生了本质性的变革。
未来的教育将打破学校、课堂的界限,教育更趋于开放与智慧。教与学不再是同一空间,甚至是同一时间内的活动,教育教学成为以问题、深思、能力和信息技术为纽带的“智慧性活动”——智慧教育与智慧学习。防疫期间线上教育教学已经成为主流的教育形式。线上教育教学就是在网络上提供“教育产品”(商品)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的超市,类似于“网购”。学生不仅要带着“学习目标”进入“超市”,还要有能力带着深思之后的问题来上网学习。教师不仅要提供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优质教育产品,还要依据学习需要和要求,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的产品上。
来到“网络教育超市”的人,有的是直接需要,有的是间接需要;有的直接需要帮助,有的间接需要帮助,等等。教育就是以学生需要和需要帮助为主要职责的事业。帮助什么?如何帮助?所提供帮助的“产品”如何包装与宣传,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在“网络教育超市”中存在教育的“叫卖”,甚至是大声的“叫卖”。但是“叫卖”与宣传仅仅局限于能够吸引学生的视觉的作用,如果不解决“学会自觉、独立、主动”等自主学习的问题,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到深度思考上来,这种“超开放”的学习方式,只是适合“超自觉”的学生学习使用。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深度思考?如何帮助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等,教育教学的本质性问题又客观的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
教育是提供,也是帮助。
教育是一种帮助,实际上这种帮助就是一种提供学生和社会需要的“教育产品”(学习内容和方法)。学生和社会需要什么?教育就提供什么。新课程改革,就是在提供教育内容和方法上进行的改革,同样在落实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是学校、课堂和教师是否按照学生的需求进行教育提供的问题。
从商店到超市,再到网络超市,表面上看是一种经营方式的变化,实际上是主体地位的变革;从课堂学习到网络学习,表面上看是一个线下线上变化,但实际上是学习主体的本质发生了变革,学生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学习者,教师提供的是服务、规范和建议性的帮助。
提供帮助与接受帮助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利益的关系。像超市一样,提供服务,必然追求物质(经济)利益。提供教育服务,也有追求物质利益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尊重与认可等精神方面的收获。其仍然表现为亲师性——亲其师,信其道。当我们提供的服务达到学生、家庭和社会的认可,生源就源源不断地涌上来,这就是尊重。“网络教育超市”也主张“客户至上”的尊重理念,但这种理念是双向的。教师尊重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成长中的问题,学生尊重教师,接受教师的帮助,认可教师的提供。
作者简介:王金明,男,生于1962年3月,河南省濮阳人,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大学本科文化;现工作于河南省濮阳开发区实验学校,电话:13703839485;联系地址:河南省濮阳开发区实验学校,邮编:457000,电子邮箱:pywjm2005@126.com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