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建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这“两支队伍”,通过典型引路、建立机制、搭建平台、优化资源配置等途径,实现了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
今年7月23日召开的全市教育大会,再次吹响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集结号。如今,在永不停歇的濮阳教育追梦人的精心打磨和淬炼下,在抓好师德师风建设、统筹解决教师编制问题、强化教师生活待遇保障、深化教师管理机制改革、加大教师培养激励力度等一系列措施的有力支撑下,我市正变为教师的福地、名师的聚宝盆。
教师第一:濮阳教育发展的新秘笈
“干事创业,核心在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着眼于学生,立足于教师和广大干部,其中教师是第一位的。”濮阳市教育局局长都国林在谈到濮阳市教师队伍建设给教育发展带来的核心动力时,开门见山。
记者发现,濮阳教育“122371”工作总思路的“七大工程”中,有五项关乎教育者的成长,可谓力度非凡。近年来,濮阳市不断涌现出一批影响区域教育发展的名班主任、名师和名校长,产生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濮阳现象”。目前,全市有中原教学名师4人,中原名师8人,省级名师和省级骨干教师1338人,市级专家型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7455人,河南省名校长13人,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8名,10名教师入选国家、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成为全省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地。
近日,记者在濮阳市走学校、访师生,探寻“濮阳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奥秘——他们如何实现以教师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建立完善班主任培养培训机制,打造一支有思想、有水平、深受学生喜爱的专业化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班主任能力提升工程是全市教育发展“七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濮阳以河南省班主任工作室实验区建设为抓手,通过加强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全面提升全市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水平。
2018年,省教育厅实施了河南省中小学班主任素养提升工程,濮阳市随即启动濮阳市班主任能力提升工程,探索新形势下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新经验、新方法。
濮阳市教育局副书记李殿峰说,自2018年以来,濮阳市先后出台了《濮阳市班主任实验区建设方案》《濮阳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濮阳市教育局关于全面实施中小学班主任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班主任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濮阳市还提高了班主任群体的准入门槛,建立健全了中小学班主任任职资格标准。
“我们实行校长聘任班主任制度,要求各学校校长选聘最优秀的老师担任班主任。”濮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田奎山说。濮阳市细化了班主任工作职责,确保班主任将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学生、评价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组织活动、建设良好班集体等核心工作上。
“去年市里为我们班主任组织了一系列论坛、评比及展示活动。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蜕变,在去省里参加首届河南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展示活动的时候,学校、教育局的领导和同事都为我出谋划策。”首届河南省中小学基本功展示活动一等奖获得者、第二批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濮阳市第五中学教师王红玉说。
从去年开始,濮阳不断夯实和延展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链条,利用省、市级名班主任主持人组建濮阳市班主任专业发展指导中心。建立“优秀班主任—名班主任—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梯级班主任专业成长序列。
“我们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培养了大批的优秀班主任,他们有的被评上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有的获得了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有的获得了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展示活动一等奖……”首批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濮阳市第七中学副校长都娟说。濮阳充分发挥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带动作用,每年遴选一批省、市、县(区)三级名班主任,建设名班主任工作室,形成省、市、县(区)三级联动的名班主任工作室运行机制,定期组织培训、观摩等学习交流活动,使名班主任工作室成为助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重要载体。
此外,濮阳还建立了班主任培养培训机制。每5年对所有班主任进行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轮训,针对不同层次的班主任培训需求,开发培训课程和教材,制定课程资源修习指南,等等。
建立教师梯级攀升体系,打造—支有高尚师德、有职业信仰、有专业水平的濮阳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的专业发展深刻影响着一个区域教育水平的提升。近年来,为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濮阳市推出了促进教师全员素质提升和名师培养的具体方案,建立“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梯级攀升体系,成为全省开展教师素质全员提升和建立教师梯级攀升体系工作最早的省辖市之一。
“这是一条有别于教师职称晋升渠道的、激励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路径。”据濮阳市教育局副局长乔明福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濮阳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梯级教师评选认定、培育提高、管理使用、考核评价的运行模式,极大调动了全市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为了保障这个模式的正常运行,濮阳还专门出台了《濮阳市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办法》《濮阳市梯级教师职责任务》《濮阳市梯级教师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督促教师加强业务学习,成就了一批专家型教师和教学名师。
组建名师工作室,示范带动全市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是濮阳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濮阳市教育局师训科科长王章喜告诉我们,教师有梯级攀升的成长平台,平台造就名师,名师通过工作室辐射带动更多的人。目前,全市共有中原名师工作室8个、市级名师工作室96个,在全市吸纳520余名教师积极开展教师培养培训、教学研讨、送教下乡等工作。濮阳市教育局还专门成立市级名师工作总室,对全市各名师工作室进行管理和指导,辐射并带动了一大批教师的成长。
为不断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让梯级攀升体系焕发出源源不断的活力,从2013年起,濮阳每年拿出100万元对市级专家型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进行奖励。同时,濮阳还经常组织名师论坛、名师讲堂、名师沙龙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梯级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一辈子,我仍然没有停止思考,总感觉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推着我前进,让自己的专业状态不断更新,同时也影响更多的人。”谈及濮阳市的教师成长体系,中原教学名师、濮阳市开德小学副校长何风彩深有感触地说。
教师梯级攀升的专业化成长体系的建立也给更多的教师带来了专业发展的积极性。濮阳市第四中学教师姚俊松和濮阳的一群渴望成长的教师自发组建了“问渠坊”教师发展中心,定期研讨、研课、分享经验,坚持了多年。
记者了解到,濮阳市在全员提升教师素养的同时,也加大了师德师风建设,并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严格执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度,营造清正教风。尤其是今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以开展“强素质、转作风、扬正气、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学政治、学理论、学典型、学业务、学法治“五学”活动,倡导勤学善思、贴近基层、优良服务、务实重干、严明清正“五种作风”,弘扬昂扬向上、团结奋进、责任担当、敬业奉献“四种正气”,树立牢记使命道德高尚、信念坚定素质高强、潜心问道教书育人、充满活力创新进位“四种形象”,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批有理想、有情怀、有德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不断壮大。
打造一支专家型濮阳校长队伍,带动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持久提升
“什么才是教育的本真状态?如何才能让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学校开展适度教育实验的目的。”濮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慧军这样向记者介绍学校办学理念。
2012年8月,李慧军调入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濮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后,她和同事一起进行着课堂更生动、内涵更丰富的适度教育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今,适度教育这一教育教学成果不仅在濮阳全市推广运用,还获得全国教改成果二等奖,引起了国内教育学者的关注,大批学习者前来观摩交流。
近年来,濮阳不断突破创新,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联合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培训中小学校长,极大地提升了濮阳校长队伍的素质。
“从今年开始,我们重点实施名校长培育工程和校长亮点工程,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并要求校长树立品牌、亮点意识。”据濮阳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赵光伟介绍,名校长培育工程将在全市范围每年遴选20~30名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小学优秀校长,花1~2年时间,通过集中研修、专家引领、实践锻炼和课题研究等方式,重点培养,使其教育理论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特色风格更加鲜明,成长为区域教育领军人才和社会公认的专家型校长。
校长亮点工程即各学校校(园)长紧密结合各自实际,着重从学校党组织建设、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和教师科学发展、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中选择一个或若干个项目,作为本校、本人工作的突破口,进行重点打造,使其成为推动学校工作的特色和亮点项目。濮阳市教育局将根据推进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并根据成果情况进行表彰奖励。
“市教育局这些年开展了大量的培训,多次举行校长论坛,使我们逐渐丰富办学思想,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河南省名校长、濮阳市第十中学校长王广英深有感触地说。
“领导关心,同伴奋进,不努力都不行。在办园中,我也逐渐形成了‘爱如盐’的办园理念,促使我们幼儿园沿着内涵之路不断健康发展。”河南省名校长、濮阳市市直幼儿园园长赵玲告诉记者。
这些年来,濮阳紧紧抓住了“教师成长”这个牛鼻子,采取了一系列的重要举措,促成了今日濮阳教育的盛景。在濮阳,教师、班主任、校长,这些深耕教育教学一线的奋斗者,已经被推举到最前线,带着“教师第一”的初心出发,实现着“学生第一”的新时代教育梦想。
“我们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努力把全市教师的心凝聚起来,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带动濮阳教育质量整体提升!”都国林信心百倍地说。(来源:教育时报)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