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频道栏目 > 教育动态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去功利化才能回归教育本真

作者:周晓荷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1-31 15:38:11   

教育.jpg

(图片来自河南日报)

教育部公示31项中小学生全国竞赛名单,学科类竞赛仅面向高中阶段引发网友热议

去功利化才能回归教育本真

“中环杯”“希望杯”“华赛杯”……这些竞赛的名字,大多数中小学家长并不陌生。但在教育部拟确定的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中,却未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这份公示期截至2月3日的文件,为包括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31项竞赛确认了“合理”身份,广为关注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竞赛则暂时“凉凉”。文件一经发布,就在网络上引发热烈讨论。网友和业内人士期待,高质量、规范化的竞赛能让孩子摆脱功利化教育,并得到全面发展。

学科类竞赛仅面向高中阶段

此次教育部公布的获得官方认可的竞赛活动,是在组织资格审核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拟确定的。竞赛大致分属科技创新类、学科类和艺术体育类三大类。科技创新类竞赛绝大部分面向小学、初中和高中生;艺术体育类竞赛覆盖从幼儿园到高中各阶段;学科类竞赛则仅面向高中阶段,这与教育部去年9月份明确的“原则上不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要求基本一致。

依照教育部规定,这些竞赛应坚持公益性,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竞赛过程中,不得面向参赛者开展培训,不得推销或变相推销资料、书籍、商品等;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

取消“野鸡”竞赛为孩子减负

“近年来,各类竞赛名目繁多,其中不乏程序不严谨、组织不规范、安全级别低的竞赛。”河南省实验中学竞赛办主任彭双仓说,这些竞赛干扰了中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给家长、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学习压力和经济负担,教育部保留有质量的竞赛并推动其免费化,打击“野鸡”竞赛,对整治竞赛乱象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

网友热议

@迪尔曼曼:明确了哪些是不合规的,避免家长盲目选择,值得点赞。

@雨巷丁香:从设置的比赛项目看,更加注重对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路遥:现在很多培训机构都设有竞赛班,不报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小升初自主招生时吃亏。只有竞赛成绩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可以落地,孩子们才算真正减负。

专家点评

“基础教育要着眼于拓展孩子的视野,寻找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华赛、奥赛等并不适合所有孩子,不要拿一把尺子衡量他们;家长要结合孩子的兴趣和特点,选报一些他们感兴趣、有利于孩子终身发展的特长班。单纯对标升学,一味地补习,是一种舍本逐末、拔苗助长的错误竞争方式。”郑州市二七区淮河东路小学校长杨帆说。

彭双仓建议家长理智看待竞赛。“在高中生中普及规范化、基础性的学科竞赛,对提升学生思维力和学习力是有益处的,但选拔性的竞赛却不适于所有人,被名校自主招生认可的几个学科竞赛,旨在选拔出有学科特长、学有余力、有超强意志力、又有一定天赋的高精尖人才,学生要付出很多努力。”他说,家长要去除功利心,根据孩子自身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贾晨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