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频道栏目 > 财经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奏响普惠金融乐章
——工行濮阳分行着力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纪实

作者:  文章来源:工行濮阳分行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1-02 17:32:00   

普惠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金融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阵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经营转型的重要方向。工商银行濮阳分行充分认识到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性,结合濮阳市普惠金融发展环境,积极思考普惠金融新思路,探索普惠金融新路径,推动普惠金融新实践,聚力提升普惠金融发展质效。通过完善经营机制、优化产品服务、加快扩面提质,着力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近两年,该行普惠贷款余额实现4倍增长;普惠贷款客户数增幅超200%。  

抢抓政策契机,全行一致行动。该行深入贯彻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动员全行上下按照“早、快、好、实”工作要求一致行动。一是以上率下推动。行长办公会研究普惠业务发展规划、制定激励政策;分行行长每周召开“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会议,定期到支行调研指导,每日通报支行“两清单”推进情况,约谈落后支行,共同精准识别录入、审批工作中的卡点、堵点,制定改进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二是发动全员行动。为全行支行行长、客户经理、网点负责人、青年员工等近200人,开通“信用河南”申报系统,各支行组建走访队伍,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走访附近街道办,与街道办工作人员结对子,加入到“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中,积极营造“全行办、全员做”的营销氛围。截至2024年12月25日,累计申报企业数量3000余户。三是强化沟通协调。秉持“主动作为,事半功倍”的原则,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要求支行每周至少走访一次区县发改委、金融局、工作专班,力求更多政策与资源倾斜,并提升审批效率,积极推进小微协调机制工作顺利进行。四是加力产品宣传。制作普惠产品“一图读懂”全员转发,召开产品对接专题会加强宣传,线上银企对接参与量近3万人,线下银企对接活动15次、覆盖小微企业500余家,赴市县烟草局为烟草零售商讲解“烟草贷”产品,让更多的客户了解到该行信贷产品。  

发挥产品优势,支持科技新兴。该行坚持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突出加大对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先进制造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建设专业服务体系。明确企业服务专员,市行、支行、网点三个层级共同行动,坚持开展“每日客户大走访”活动,问需于企、问计于企,实现区域内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对接全覆盖。另一方面,应用专属产品适配。整合多渠道信息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充分发挥豫科e贷、专精特新贷等专属产品优势,实现1000万元以内线上最快当日完成“申请-审批-放款”全流程,为科技型、战新和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纯信用融资产品支持。  

提升服务能力,高效精准滴灌。该行将普惠金融发展与濮阳地区产业特点有机融合,做深做精“普惠金融大文章”。一方面,提升网点普惠服务能力。优化网点渠道,提高员工素质,推动普惠下沉,充分运用新一代经营快贷“开放服务”的优势,配合e企快贷、e抵快贷、消费经营组合贷等抵押类重点产品,通过“智能外呼”“数字厅堂”等精准服务工具,提升普惠服务半径。另一方面,畅通细分领域信贷供给。不断创新和完善数字普惠产品和服务,针对各县域产业特点,优化产品、简化流程、精准直达,为清丰家具、台前汽配、台前羽绒等细分行业推出“家具贷”“汽配贷”“羽绒专业市场贷”等特色融资产品,提升小微企业信贷资源可得性,持续擦亮普惠金融“金字招牌”。截至2024年12月25日,已为行业及专业市场内小微客户投放特色融资贷款超1亿元。  

城乡联动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该行深入落实上级行城乡联动发展战略,在服务对接、业务授权、业务准入、融资期限、业务流程等方面持续做好对金融帮扶领域的各项支持。一是对外加强走访对接。主动走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税务等部门,优选乡镇村的种植、养殖大户作为服务重点,利用中原农险、产业龙头合伙人数据以及产业强镇名单、电商产业园清单,主动上门对接了解企业经营情况、融资需求,加大对涉农企业及农户的服务渗透,积极拓展农业产业链。二是对内提升服务质效。充分发挥“种植e贷”“养殖e贷”“粮食收购贷”方便、快捷、纯信用等优势,将生猪和蛋鸡养殖、蘑菇种植等场景纳入支持范畴,高效完成白名单导入、贷款审批和提款工作,投放首笔蛋鸡“养殖e贷”、菌菇“种植e贷”,使涉农企业和农户享受便捷金融服务。三是因地制宜探索创新。以助农、惠农、兴农为金融服务目标,在省行指导下,市支两级行联动,营销服务清丰金丰公社头部,开辟“银行+农业农村局+农业合作社+种植产业链各类主体+农户”的乡村普惠金融模式,打造线上线下综合化服务平台,以点带面、联动营销、批量拓展,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三农”的深度和广度。  ㉔




责任编辑:冯牧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