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今天愿意坐下来谈,是因为你昨天对他们的承诺兑现了。”近日,在华龙区信访接待大厅,指导导师王青春一边翻阅台账,一边对身旁的实践锻炼干部闫丽丽的工作给予肯定。这句朴实的评价,生动诠释了华龙区创新实施“五个一线”实践锻炼计划带来的实效。
今年以来,华龙区将年轻干部培养列为“重点工程”,创新推出信访维稳、招商专班、项目攻坚、安全生产、乡村振兴“五个一线”实践锻炼计划。首批13名年轻干部经过实战淬炼,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的青春活力。
顶层设计:
三维联动绘就“成长路线图”
为确保计划落地见效,华龙区成立专项工作专班,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派出单位全程支持、锻炼单位实战管理”三维联动机制,配套制订实施方案,为不同岗位年轻干部量身定制了清晰的“路线图”:
信访条线要求“受理即办、日结日清”,招商条线突出“跟投跟进、专班破题”,项目攻坚条线聚焦“清单化、节点化”推进。翔实的任务清单,让年轻干部迅速进入角色,实现“上岗即上手”。
精准滴灌:
“导师+课题”双轮驱动加速成长
“你给企业推介优惠政策,要先算清人家的账。”在新能源项目洽谈会间隙,招商专班导师何国栋把一张“成本—收益对照表”塞到徒弟侯啸宇手中。这是华龙区推行“1名班子成员+若干业务骨干”导师制的缩影。
同时,每名年轻干部都领到一个破解实际难题的小课题,涵盖矛盾化解流程再造、安全生产数字化监管等多个领域。导师“手把手”传授经验,课题“实打实”锻炼能力,“双轮驱动”有效缩短了年轻干部的成长周期。
严管厚爱:全周期管理激发担当作为动力
为防止实践锻炼流于形式,华龙区建立了“动态跟踪+过程纪实+月评季述”的全周期管理体系:年轻干部每日在条线工作中记录日志与心得;锻炼单位每月梳理关键数据和亮点案例上报备案;区委组织部定期组织述职评议会,结合月报抽查、现场访谈、群众满意度等多维度评价,精准绘制干部“成长画像”。对表现优秀者优先纳入后备干部库、晋升职级;不达标者及时提醒,必要时调整岗位。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有效激发了年轻干部在一线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内生动力。
一线淬火:
硬核数据见证实战成效
2个月以来,华龙区13名年轻干部奋战在改革发展最前沿,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绩,既顶住了急难险重的压力,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信访维稳一线,共办理群众来访120余批次,现场化解纠纷10余起,“清零”遗留案件19个;
招商专班一线,深度跟进11个重点项目,协助完成汽车置换、家电等6000余单申报审核;
项目攻坚一线,对25家中小企业开展入规培育,助推9个重点项目提前完成节点任务;
安全生产一线,组织排查隐患180余处,整改率100%;
乡村振兴一线,规范运行“三资”监管平台、拍摄短视频为葡萄园带货,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余元。
这一串串硬核数据,清晰记录了年轻干部在“五个一线”的火热实践中锻炼成长的坚实足迹。
后续蓝图:
让更多“种子选手”破土
翻看年轻干部的成长履历,可以发现一线严实管理推动年轻干部由“被动干”向“主动干”的转变,一线做实重点推动“抓常规”向“出成效”转变,进一步深化了干部储备“蓄水池”,促进了年轻干部素质不断提升。
“实践锻炼不是‘一阵风’,而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修课。”华龙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华龙区将进一步细化课题攻关、完善考评权重、探索“流动导师”机制,把更多“种子选手”播撒到重大改革、重点项目和急难险重最前沿,持续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硬核年轻干部队伍,为实施“双轮驱动”战略、领航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记者 王莹 通讯员 毛雪莉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