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中原油田信息化管理中心内,软件开发专家王海洋正忙着指导地质人员通过人工智能识别技术输入手写地质数据。这一场景是油田依托人工智能(AI)技术推动智慧化转型的生动实践。在人工智能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焦点的当下,中原油田正以“数据+场景+技术”为驱动,加速AI与勘探开发、经营管理全链条融合,为传统油气行业注入数智新动能。
开发基础AI场景 构建智慧办公新生态
今年2月份,中国石化完成DeepSeek大模型在国产化算力环境的部署后,中原油田迅速启动本地化应用。油田信息化管理中心组建专项团队,将DeepSeek接入油田“三大计划”预算数据库,实现语言查询数据的基础功能验证,并通过增设“外挂知识库”,定向补充油气开发领域专业知识,提升大模型行业适配性。
围绕办公场景智能化,该中心系统梳理20个机关部门404项管理制度,打通EPBP、EPBW数据库,整合公文、制度、生产运行等多源数据至本地资源池,先后开发“智能问数小助手”“制度小助手”“便民服务小助手”等应用。其中,“便民服务小助手”将687条社保、公积金业务问答嵌入大厅导引机,居民通过语音对话即可获取政策咨询,远程问题则联动呼叫中心实现了24小时智能响应,极大方便了办事群众。
“当前AI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需持续‘投喂’专业数据、优化算法。”中原油田信息化管理中心党委书记郭海伟表示,油田正通过场景迭代让大模型从“知识储备”迈向“问题解决专家”。
聚焦勘探开发攻坚 AI驱动找油效率革命
在勘探开发核心领域,中原油田科技信息部牵头组建跨部门科研团队,深入基层调研需求,锁定数据治理、勘探开发、生产运行、业财融合、智能油气田五大攻关方向。“五大领域如同智慧油气田的‘任督二脉’,打通后将释放全产业链协同效能。”油田信息化管理中心副经理周敬对记者说。
各团队以“挂图作战”模式推进攻关:物探研究院副院长李庆洋团队针对地震数据处理耗时长、断裂解释人工成本高的痛点,开展DeepSeek地震数据智能化处理技术研究,通过智能断裂解释、初至拾取等功能,将科研效率提升了30%以上;同时,攻关宽频高分辨处理技术,为东濮凹陷复杂断块区、川东北盐下高陡构造等“疑难区块”提供精准成像方案,推动勘探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未来的智慧油气田应是全面感知、实时决策的‘智能体’。”李庆洋表示,团队正通过AI技术破解地震数据共享壁垒、完善一体化协同研究流程,力争实现“听数据指挥、用数据找油”的开发范式。
搭建业财融合平台 开辟智慧经营新赛道
在经营管理领域,中原油田正以“业财融合一体化”为突破口,构建智能决策体系。信息化管理中心联合财务部门,针对“三大计划”流程割裂、数据孤岛问题,打造覆盖全业务链的“智慧大脑”——通过财务纽带贯通单井、井组至全油田的经营数据,利用大数据建模实现预算编制、投资决策、风险防控的智能化。
“平台横向集成勘探开发、生产运行等全业务数据,纵向穿透至最小生产单元,如同企业的‘神经系统’。”油田财务领域专家张勇解释,平台建成后可实现“三大计划”与集团数据实时同步,精准追踪每笔资金流向,同时通过AI分析优化资源配置,预计预算符合率提升5%,审批效率提高22%。
当前,团队攻克了上百项技术卡点,重点突破业财数据融合、管理闭环构建等核心环节。油田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谢遥透露,项目将同步开发风险预警、成本优化等场景,推动财务管理从“核算型”向“战略型”不断升级。
数智转型再出发 绘就智慧油田新蓝图
从办公场景的效率提升,到勘探开发的技术革新,再到经营管理的模式重构,中原油田的“人工智能+”行动已形成全链条渗透的格局。截至目前,中原油田累计落地AI应用场景6个,储备待开发场景12个,建成行业特色知识库3个,初步构建起“数据积累—场景创新—价值转化”的良性循环。
“AI不是‘选择题’,而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答题’。”郭海伟表示,下一步油田将重点突破多模态数据融合、边缘计算等技术瓶颈,拓展AI在安全监控、设备运维等场景的应用,力争年底前建成30个以上高价值AI应用,推动智慧油气田建设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重构”。
随着AI技术与油气产业的深度耦合,中原油田正以数智化重塑行业竞争力,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征程中,走出一条传统工业与新兴科技协同创新的转型之路。记者 史式灿 通讯员 李英 李方微
新闻热点